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3 道试题
1 . 扬州有过辉煌的历史,也反映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王濞者,(汉)高帝(刘邦)兄刘仲(名喜)之子也。”受封为吴王,定国都于广陵(江苏省扬州市)“王三郡五十三城”“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二
明清两代扬州经济的代表性行业
漕运
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
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
金融
大量盐商聚集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
文娱
隋唐以来娱乐业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明清时期书画家从业者以清代中期扬州八怪最富盛名,是“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之一。
手工业
以印刷、漆器制造等为代表。


材料三 扬州地理位置靠近上海,曾有“小小上海赛扬州”之说,直至1908年沪宁铁路和1912年津浦铁路修通后,扬州逐步沦为地区性城市。     
——卞狄仁《扬州简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出吴王刘濞时期扬州地区“盛极一时”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扬州繁荣的相关因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时期,上海超越扬州的原因。
2012-01-13更新 | 9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11月练习历史试卷
2 . 材料一 (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清】叶梦珠《阅世编》
材料二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材料三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10万多吨白银,至少占同时期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以上。这些白银或者直接流入欧洲,或者被用于东方贸易,为欧洲换回所需的商品。
材料四 有个美国人向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亚克购买力一辆勒曼兹车,他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在他付给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万美元中,有近3000美元付给了韩国,作为例行劳动和装配工作的报酬;1850美元付给日本,用于购买先进的部件,700美元付给联邦德国,作为车队款式与设计费用……
(1)结合材料概括明代商业发展情况。
(2)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分析现代世界贸易的主体是什么?反映出什么经济发展趋势?
2010-12-10更新 | 3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汴都(按:即开封)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按:即是煤炭),无一家燃薪者;今驻跸吴越,山林之广,不足供樵苏。                              

——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很明显,不管是低收入阶层还是高收入阶层,在开封城内租一间房子都是租得起的。只是低收入者只能租一到两间房子,要想住宽敞一点儿,恐怕就得跑到远郊了。《醒世恒言》里收录有一篇《卖油郎独占花魁》,这篇故事的男主角秦重在南宋都城杭州挑担卖油,平时租房居住,“在众安桥下赁了一间小小房儿”。“众安桥”是闹市区,房租必高,秦重是低收入者,所以只能租一小单间。                           

——网易博客


请回答1~3题: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材料?试作简要说明。
2. 根据材料二扼要概述开封的经济发展状况,指出开封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3. 材料三反映开封的什么行业发达?这与材料二有什么关联?
2010-10-14更新 | 5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