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2016-11-27更新 | 1032次组卷 | 3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隋唐时期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①政治统一   ②大运河开通   ③白银普遍流通   ④纸币的广泛流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了当时的谚语“百里不贩榷(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司马迁轻视商贩
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载,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