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北宋时,监镇一职多为贬官或武人所任,以收税为主要职能;南宋中后期,出任者逐渐以进士为主,职权扩大到司法、社会文化和社会救济等,又有监镇、巡检、监酒、监盐等职能分工。据此可知
A.地方社会治理体系逐渐完备B.镇因经济发展地位得到提升
C.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显著加强D.经济重心转移促进制度创新
2022-03-06更新 | 762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发掘显示,宋元时期,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70%左右;目前出土的金代窖藏铜钱以北宋铜钱品种最多,约占钱币总数的9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90%以上。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等古代钱币中中国钱币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材料二   除了宋朝货币币制先进,货币体系完善之外,当时海上贸易在商业运输成本、运输规模、贸易周期等方面与陆上贸易相比,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两宋均重视商业贸易的发展,如宋神宗就曾经说:“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宋高宗强调:“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材料三   下图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怀集庸调”银饼。银饼正面刻有铭文:“怀集县(属岭南道广州)开十(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为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


(注:服役期间,不去服役的要上缴一定的绢或布代役叫作“庸”)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钱在当时所处的国内和国际地位。并分析宋钱重要历史地位的原因。
(2)材料三的“银饼”出现在哪一朝代?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2022-03-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不同时期政府收铜量的变化,据此可知
时间政府收铜量
唐宣宗大中年间(9世纪中叶)65万余斤
宋至道末年412万余斤
宋皇佑年间510万斤
宋元丰元年(1078)1460万斤

A.大宗商品的贸易发展迅速B.民营采铜业有了较大发展
C.纸币具备流通的社会条件D.政府经济调控力有所加强
2022-03-05更新 | 483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马克思说:“商品交换越是打破地方的限制,商品价值越是发展成为人类劳动的一般体化物,货币形态就越是归到那种天然适合于担任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的商品。”最能证明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是(       
A.秦代统一货币B.唐代钱帛并行C.宋代发行纸币D.明代白银流通
2022-02-22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唐代长安城天门街有商贩卖鱼,长兴坊有卷饼店,务本坊有鬼市,还有一些不宜在东市和西市内交易的货物,也在一些里坊中售卖,如丰邑坊中多是丧葬产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城市经济功能增强B.商业市镇兴起
C.市突破了时空限制D.市场规划混乱
6 . 晚唐的时候,当时的大都市扬州,竟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夜市千灯照碧云”这样的一派繁荣景象。宋神宗时,开封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这说明唐宋时期
A.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B.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C.坊市制度的逐渐瓦解D.对外贸易活动十分的活跃
7 . 对民间买卖关系,唐《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宋代始有红、白契之分,凡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红契,其举证效力高于未加盖官印的私契;经官府验证收税的税契成为剖决纠纷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表明
A.民间交易法制意识增强B.私有财产观念日益普及
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贸易D.经济发展影响经济立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趋于成熟。宋代皇室南渡使北宋时期的京菜(河南菜)与六朝以来发展的江浙菜交融汇合。各地大量难民与皇家贵族的集中促使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加之中国人缺少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的宗教饮食禁忌,因此国人天上地下水生陆长的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的食物种类,加之各地域各阶层东西南北上下尊卑的饮食“亚文化”的综合,最终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艺术。

——摘编自秦晖《思无涯,行有制》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中国菜”趋于成熟的经济因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的变化原因。
9 . 下图是茶马古道路线图。唐宋以来,茶马古道成为西南边疆地区进行茶、马等物资交换的民间商贸通道,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推测
A.主要贸易对象是缅甸、越南等地B.茶马互市是唐宋的主要商贸形式
C.是朝贡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茶马古道促进了汉藏之间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清代《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佛山)“东南一巨镇也。其西北一带,上溯渍水,可抵神京,通陕洛以及荆吴诸省。四方之来游者日以万计,然皆以舟舶泊岸,不少劳馀(余)力也。”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政府积极推动对外贸易
C.工商业发展推动人口流动D.交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