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小说“二拍”《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国内破产商人文若虚偶然机会跟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干多个”银钱,回国途中又拉了个宝贝,卖了五万两银子。从此成为闽中富翁。“子孙繁衍,家道殷富”。这种“羡商”现象反映了明代(     
A.海外探险精神B.重农抑商松动C.商品经济发展D.小说文学盛行
2022-07-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两宋时期,越来越多的从事专业经济的农户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发展成商业性行业专业户。商业性行业专业户广泛活动于乡村与城郭之间,并根据各自从事的生产经营要素细分为匠户、盐户、坑冶户、船户、机户、园户、糖霜户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A.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遏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C.标志着户口分类制度的确立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 . 货币是商业交换的产物,当人们从原始的“以物易物”时代走出来,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易时就产生了货币。下图所示货币按照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征南越以来,欧洲通往东亚的海上贸易常由波斯湾经印度洋后,再绕马来半岛航行至日南、交趾两港。天竺国(印度)大秦国(罗马)等国往往由此沿海岸的近海航行至我国。281年外国商船改道至广州泊岸后,狮子国(斯里兰卡)蜀宾(克什米尔)扶南(柬埔寨)顿逊(泰国)狼牙修(马来半岛)丹丹(马来半岛)阁婆(印度尼西亚)婆利(婆罗洲)等数十国也多次遣使朝贡,“舟舶继路,商使交属”。东晋时期曾限制铜等用品在广州出口,并选派廉吏担任地方官以遏制官吏借外贸营私之弊。乘搭商人的海舶往来南海的僧人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邓端本《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外贸考略》

材料二 唐代以广州为起点的交通,北可抵长安、洛阳,东北与江南沟通,西出南诏可达南亚诸国,东通闽、浙,南达沿海州府及海南岛,具有全方位的交通路线。杜甫所作之诗“宝贝休脂膏……海胡舶千艘”描绘了当时广州贸易之盛。

——摘编自陈伟明《唐五代岭南道交通路线述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南朝时期广州作为口岸城市崛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广州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汉初年,匈奴人民经常用马匹和毛皮向汉族人民换取所需要的手工品和农产品。汉族的缯、絮等日用品深受匈奴人民喜爱,匈奴的良马和毛皮为汉族人们所珍视;部分商贾从西南夷运出笮(地名)马、牦牛和奴隶,再将巴蜀的铁器和其他商品,如枸酱等运入西南夷。这反映出西汉初期
A.边境贸易较为频繁B.丝绸之路日益兴盛
C.民族关系和谐融洽D.政府推行重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2022-06-09更新 | 12911次组卷 | 74卷引用:2022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在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四川的商业活动用铜钱交易。但是铜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要90斤到上百斤的铜钱,流通很不方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命名为交子,代替铜钱流通。以上现象最早出现在
A.隋唐B.北宋C.明朝D.清朝
8 . 661年,唐高宗发布敕令,针对蕃舶货物,朝廷委托岭南道将蕃舶货物先行收购,收购完毕再“任百姓交易”。这反映唐朝
A.陆上丝绸之路非常发达B.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C.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D.民间对外贸易有所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代正德以后江苏南通“里中子弟谓罗绮不足珍,及求远方吴绸、宋锦、云缣、驼褐,价高而美丽者以为衣”,一改之前“淳本务实之风,士大夫居家,多素练衣、缩布冠”的状况。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南方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进步思潮挑战主流价值D.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松弛
2022-05-23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书肆(古代书店兼刻书作坊)晚唐以前多集中于洛阳、长安,固定于市,销售对象多为士大夫阶层。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宋代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城市街市中书肆日盛,所刻的书目除传统经典外,还有通俗文学读物,供普通民众阅读。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源是
A.雕版印刷术推广B.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C.文化重心的南移D.科举考试范围扩大
2022-05-23更新 | 448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