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最能表明
A.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B.南宋政府推行重商政策
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
2 . 唐高宗时,商贾入仕为官的实例已见史乘,当时官阶较高者不多,参加科举考试者尚无一例。安史之乱后,商人人仕人数猛增,入仕途径越来越广,且高官显要不乏其人。这反映出该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升B.政府对商人依赖加强
C.官员队伍整体素养下降D.贱商轻商观念的淡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代南京的典当铺,在正德年间之前全由本地人开设,但到了万历年间,这些典当铺与其他绸缎铺、盐店,“皆为外省外郡富民所据矣”。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竞争十分激烈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松弛
C.商业经营规模扩大D.社会等级结构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银票是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明清中后期山西的“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私营票号,坐落于平遥古城,以“汇通天下”而著名。“日升昌”的崛起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形成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干扰了中国金融市场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清之际,福建出现“烟草之植,耗地十之六七”所种稻、藪、麦,亦寥寥耳,由是仰食于江、浙、台湾”等现象。这反映出明清之际,东南地区
A.区域经济发展失衡B.新经济形态得到了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2022-03-09更新 | 401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元话本总体上具有三个特点:注重趣味性和虚构;思想感情与市井民众相通;描写趋于细腻。这些特点的形成主要源于
A.统治阶级的喜好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市民阶层的壮大D.科举制度的繁荣
2022-03-05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历史试题
7 . 公元9世纪70年代,广州城“蛮声(外国语)喧夜市,海色浸潮台”“常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这反映出当时广州
A.商业经济领先全国B.市突破时空限制
C.商人社会地位较高D.海外贸易的兴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不同时期政府收铜量的变化,据此可知
时间政府收铜量
唐宣宗大中年间(9世纪中叶)65万余斤
宋至道末年412万余斤
宋皇佑年间510万斤
宋元丰元年(1078)1460万斤

A.大宗商品的贸易发展迅速B.民营采铜业有了较大发展
C.纸币具备流通的社会条件D.政府经济调控力有所加强
2022-03-05更新 | 483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书·地理志》记载岭南地区“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番禺)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这说明汉朝岭南地区
A.盛行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B.重视发展对外的商业贸易
C.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D.与各地间的交流活动频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300多万户,人口1000多万
北宋中叶北方诸韦户数突破567万,人口突破2800万,南方六路676万户,3380万口
北宋束年2000多万户,人口1亿多

材料二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宋代除了当时最著名的都城汁京,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据统计,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北宋则多达40个。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经打破,不再像唐代那样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城市经营时间也大大放开。除了大城市外,宋代各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草市和镇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式。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盛,不仅超越前朝而且也为后世所不及。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任崇岳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宋元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人口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其繁荣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