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商业的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的禁酒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夏禹颁布的“绝旨酒”。汉初,丞相萧何制定法令禁“无故群饮”,除特殊的场合和饮酒日,不许三人以上者随意饮酒。实施严格之时对特殊场合和日子也有限制,如西汉时某些郡国特别规定:禁民嫁娶时以酒食相贺。汉代的“禁群饮”是周公《酒诰》政策的延续,所不同的是处罚措施由“予其杀”转变为“罚金四两”。据史料记载汉政府还曾多次禁酤(禁止买卖酒),如《汉书》卷五《景帝纪》:“中三年,夏旱,禁酤酒”。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中国古代第一次实行榷酒政策。榷酒,就是政府严格限制民间私酿自卖酒类,由政府独专其利。十七年后,又改专卖为征税,每升税四钱。榷酒税酒实质上是变相的“禁酒令”,顺应了时代要求。有汉一代,由于种种原因,酒禁的各项措施并不能得到彻底的实施。

——摘编自陈严《论秦汉时期的禁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禁酒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禁酒政策的积极影响。

2 . 材料 唐宋以来饮茶之风遍布南北各地。宋初建榷茶制度。“采茶之民谓之园户”“置吏总之”“令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商人向京师榷货务输金帛,换“引”去沿江榷货务算买茶叶,再赴指定地点销售。逐渐确立官购商销的六榷货务、十三山场的茶叶专卖体制。此法被称为“交引法”或“入中法”。

1112年蔡京主持茶法改革,规定:茶引的印造权和发卖权统归中央太府寺,置合同薄注籍,发往都茶务销售。商人买茶引后,到所指州县直接与园户交易,经当地市易务点检后,装入政府统一制作的“笼篰”内并封记。商人在茶引所定期限内卖完茶叶,回都茶务缴回茶引。都茶务官员对合同薄销引,中报太府寺。这种榷茶制度被称为“茶引法”或“合同场法”,历经北宋末年、终南宋一代都没有大的变化。

——摘编自李恩宗《论宋代榷茶法的变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年“入中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中后期“茶引法”的突出特点及实施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至西汉之初,战国商业自由发展的势头在武帝时期止步。帝国政府出于财政的考量,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如果说还有什么动机,就是桑弘羊所担心的“罢盐铁以资豪强”“私门成党”。帝国政府以国家身份介入商业流通,官方经营盐铁(官产、官收、官运、官销)的方式,不论是在两汉,还是在而后历代王朝都时断时续。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巨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政府“以行政手段介入商业”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2)材料二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