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以前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东汉画像砖,该画像砖描绘了汉代集市的场面,画面左右上方有着“北市门”“南市门”的字样,标注了市集的方位。在这个繁荣的市集中,有开门迎客的店铺,有就地撑伞的地摊,有高台叫卖的贩夫,也有徒步交易的走卒。虽寥寥数人,贸易摊却安排得井井有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汉代(     

A.交易散布于民间住宅区B.民间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C.画作多取材于市民生活D.商业交易活动规范有序
2023-02-15更新 | 34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第一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 . 从唐到宋,中国古代城市完成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革命性"的转轨。"坊"曾是专门的居民区,"但大约从北宋后期开始及南宋前期,'坊'已只是街、巷的雅称、别名"。唐宋城市的变化(     
A.反映了宋代城市管理的混乱B.不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D.规范了城市商贸活动秩序
3 . 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A.推动集市贸易的区域专业分工B.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
C.难以适应商业发展的空间需求D.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4 . “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坊市制中的“坊"是将城市中各类建筑划分成封闭的地理空间,将城市居民分区居住并保持相对独立性的一种封闭式管理模式。唐朝政府严禁随意突破坊墙侵街造屋,坊墙因之得以长期保持平直,大量唐代城市(例如长安洛阳等),总体布局很长时间未发生大的变动,充分说明唐代市坊的设置大致符合城市建筑的规律。这说明坊市制(     
A.有利于防止一些人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谋取私利
B.使城市商业无法突破政府管理获得发展
C.通过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人身控制来维护社会稳定
D.保障了城市经济与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有关唐宋城市变迁的记载。由此推知(     
记载出处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唐】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
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状元楼……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A.都城的夜市经济出现B.商人政治地位提升
C.政府的市场管理弱化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2022-07-09更新 | 1067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仿真模拟历史试题(A)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居住者大致可分为皇室、权贵、官吏、工商、一般城市居民及侨民等几种类型。居住区的分布基本上仍保持了仕者近官,工商近市的传统格局。皇室权贵府邸区,主要分布在城内宫廷区附近,独自成为一区,不与其他类型混处。而且这种类型的居住区,一般置于城东、南部的地势高亢方位,以示尊贵。官吏居住区则接近官署区,工商业者居住区主要分布在毗邻中心街市的地带,其他地段则为一般居住区。晚唐以前,均以为聚居单位。进入晚唐,随着市制改革,此种封闭型坊制已难以维系,逐步向坊巷制过渡。北宋末期,旧坊制已彻底崩溃,城市都是按街巷、分地段组织聚居的。

——摘编自黄茵《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布局和居住》

材料二

1115世纪,西欧城市的法治和中世纪国家概念的逐渐兴起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中世纪晚期,民族国家的兴起给城市的法治特权带来了很大影响。在1112世纪,城市法治随着城市的兴起而经历了一个创建的过程,此时期的城市法治,初步地确认了城市和市民对内对外的权利和义务,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到1213世纪,随着国王、贵族和教会三个权力的起伏,城市法治的发展进入一个深化的过程,城市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更为深入。到了1415世纪,随着教权的衰落,贵族和教会权力逐渐向王权靠拢,城市法治也逐渐向王国法治体系靠拢,最终成为王国法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寸永芳《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法治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城市布局和居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法治实践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古代城市发展的共性因素。
2022-07-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自汉朝到唐朝,在今北京一带设置幽州,一直是中原政权东北边陲重镇。五代末至北宋时期,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横跨草原与东北,设置五京,改幽州为南京。辽朝将南京作为南向发展的基地,这里也成为辽朝最为繁盛之地,城高三丈,周围达三十六里。辽朝之后,女真族建立的金朝仍采用五京制度,南京一般又被称为燕京。金朝后期迁都燕京,使这里成为金朝后期的统治中心。元朝建立后,改燕京为大都,北京从此长期成为统一国家的都城。

——摘编自傅崇兰等《中国城市发展史》

材料三   北京城的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越分不开,自古就是一个交通枢纽。由这里循太行山东麓南行,可以到达中原各地。往东北行,可以远至松花江和辽河流域,西北又通到今内蒙古一带。还有一条北运河,它是通往长江下游的大运河的一部分。北京城不仅为交通枢纽,而且距我国北部游牧地区不远,所以这里很早就成为汉族与游牧部族之间文化、物资交流的处所,并且进而发展成为地区之间的经济都会和政治都会。

——摘编自史念海《历史地理学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京逐渐发展为统一国家都城的主要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京发展为统一国家都城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意义。
2022-06-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2年高一下学期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8 . 考古工作者从唐代大明宫含元殿遗址中发掘出115件绳纹砖,都有统一的背饰纹绳,其中遗址出土的34件砖和46件比较完整的无釉板瓦都印有文字,内容涉及工匠姓名、烧制年代、地名和窑名等。这表明唐朝政府
A.关注城市建设标准化问题B.重视城建工程质量的监管
C.注重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D.实现了工匠管理的制度化
2022-05-26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贺炳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我国古代都城相比,隋唐长安城的面积是汉长安面积的2.33倍,是北魏洛阳城面积的1.15倍,是元大都面积的1.68倍,是明清北京城面积的1.4倍。长安城的外郭地区,以东西中央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街东与街西地区的面积相等,街东区和街西区为55坊加1市,坊和市的排列、面积、形制都彼此相同。

——据张永禄《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与其设计思想》

材料二 隋唐长安城北靠龙首原(地点名),自北向南,在都城地区形成六条高坡,称为“六坡”。隋文帝包据六坡以为都城。当时宇文恺以此六坡并依据《周易》象数理论,比符乾卦六爻,进行都城总体布局设计。如第一条高坡所建位置比符为乾封六爻的“初九”,《周易》云,“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初九之地,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尚不能发挥作用。故宇文恺将此“初九”之地规划为西内苑皇家园林区,从而也据守了“潜龙”所在的“龙脉”之地。

——据王浩辉《浅谈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唐长安城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长安城建设特点的成因。
21-22高二上·山东聊城·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与长安不同,洛阳城内的皇城和宫城都不在郭城中轴线上。宫城位于外郭城的西北部,而皇城则围绕在宫城的东、南、西三面,“洛水贯都”是洛阳城设计的点睛之笔,洛河承担了经济轴线的功能,成为洛阳城与隋唐大运河之间的纽带,使洛阳充分发挥了交通优势。这说明隋唐时期洛阳的城市布局
A.突出宫城中心、皇室至上的思想
B.因地制宜,重视对地形地势的应用
C.体现沿街为市、沿巷作居的特点
D.强调“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