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以前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这样描述唐朝:国家的统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两座宏伟京城的修建和国内国际贸易的扩大,均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唐朝长安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居民百万,吸引着来自亚洲各地的商贾、留学生和朝拜者。唐都长安平面图如下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二   唐朝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到北宋时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今开封)为东京。《东京梦华录》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南宋人《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北宋都城东京平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两幅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各自有哪些显著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唐宋城市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2024-01-10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我国古代都城相比,隋唐长安城的面积是汉长安面积的2.33倍,是北魏洛阳城面积的1.15倍,是元大都面积的1.68倍,是明清北京城面积的1.4倍。长安城的外郭地区,以东西中央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街东与街西地区的面积相等,街东区和街西区为55坊加1市,坊和市的排列、面积、形制都彼此相同。

——据张永禄《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与其设计思想》

材料二 隋唐长安城北靠龙首原(地点名),自北向南,在都城地区形成六条高坡,称为“六坡”。隋文帝包据六坡以为都城。当时宇文恺以此六坡并依据《周易》象数理论,比符乾卦六爻,进行都城总体布局设计。如第一条高坡所建位置比符为乾封六爻的“初九”,《周易》云,“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初九之地,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尚不能发挥作用。故宇文恺将此“初九”之地规划为西内苑皇家园林区,从而也据守了“潜龙”所在的“龙脉”之地。

——据王浩辉《浅谈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唐长安城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长安城建设特点的成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中前期的“市”能否设立,由国家规定;在“市”内,物价的确定、交换的具体位置、交换的时间等都要遵从国家的安排。唐代对市场的管理主要采取由“市令”专管或以其他官员兼职掌控,严格规范各级市场空间及市场交换行为的模式,其最重要的就是由市场官员直接管理交换的各个环节,其职事前后似乎都在表现出国家至上的特点。

——摘编自吴晓亮《唐宋国家市场管理模式变化研究》

材料二   宋代国家的市场观发生变化,使唐代以来通过“商税”以增加国家收入的意识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在现实中,一方面国家下放对具体交换场所的管理权,将琐细事务交予牙人、小吏;另一方面,则是加强税收机构的完善,从另一个角度实现对市场的有效管理。

——摘编自吴晓亮《唐宋国家市场管理模式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市场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相比唐代,宋代市场管理方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2021-05-17更新 | 33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天津卷)
4 . 有学者研究指出,唐代城市中所制定的市场管理制度已较为完备,内容涵盖规范经营、整饬治安、征敛赋税,以及坊市分离、市场官立、交易监管等,这从侧面反映出唐朝城市
A.推动各阶层自由流动B.商业服务的设施齐全
C.抑制私人的经商行为D.兼具政治与经济职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