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以前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唐代都城长安的市没有遵循前代“前朝后市”的布置原则,而是在皇城的左右前方对称布置东、西两市。每市占两坊大小,内部由“井”字街划分为九个区域,通向市四面的八个门,中央设管理机构。据此可知,唐代市的管理(     
A.推动集市贸易的区域专业分工B.打破了市坊分离的传统格局
C.难以适应商业发展的空间需求D.体现了城市主要职能的演变
2 . 唐代洛阳城中的市多靠近漕渠,水路运输极其便利;南方的一些城市,扬州、杭州等地,也是商业繁荣的地区。荆南首府江陵,号称“全楚奥区,荆衡重地,凑舟车之都会,控湖岭之要冲”。这体现了(     
A.大运河沿岸经济繁荣B.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C.坊市制度的逐渐瓦解D.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2022-12-12更新 | 39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因素及历史过程,直接影响城市特点的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动因多样,安全保障、行政管理、交通枢纽、土地状况、农耕技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等皆为古代城市起源的动因。中国古代城市的核心区是行政和宗庙结合的功能区;背北面南成为公共建筑布局的重要主导原则;科举和官学(包括私学)机构是城市的重要设施;城市的行政、宗教、教育等设施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的腹地居民;工商活动一般在空间布局和营运上受到歧视和严格控制;城市虽设城墙和门卫,但一般人员的往来和在城内居住不受限制。……宋代以前,城市大多具有政治或军事功能,宋代以后,不断由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向经济中心、文化中心转移。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在乡村基础上兴起和发展起来,数量大大增加,人口显著增长,规模日益扩大,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并逐步发展成为都市,……灿若繁星。中国城市文明自成体系,它是土生土长的,与世界其他城市文明特别是中世纪西欧出现的城市有很大差别。

材料二     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古希腊罗马古典城市,4世纪后,古典城市走向衰落,后多被废弃。二是中世纪欧洲城市重新兴起。开始于10世纪,13世纪达到高峰。城市兴起于封建主的土地上,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商人。封建主经常把城市居民作为农奴对待,或者以领主身份干涉城市的经济活动,引起城市的不满。城市市民联合起来,通过多种手段(如行会)与封建主进行斗争,取得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在争取城市自治过程中,国王经常站在城市一边,支持城市自治(如法国)……。城市的兴起,有助于王权的强化和统一国家的形成。中古时期产生的议会中,都有城市代表(如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说明那时的城市已经具有重要地位。19世纪开始第三次城市运动,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现代城市。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与古代中国城市在功能和影响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2022-12-11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学习效率调研历史试题
4 . “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坊市制中的“坊"是将城市中各类建筑划分成封闭的地理空间,将城市居民分区居住并保持相对独立性的一种封闭式管理模式。唐朝政府严禁随意突破坊墙侵街造屋,坊墙因之得以长期保持平直,大量唐代城市(例如长安洛阳等),总体布局很长时间未发生大的变动,充分说明唐代市坊的设置大致符合城市建筑的规律。这说明坊市制(     
A.有利于防止一些人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谋取私利
B.使城市商业无法突破政府管理获得发展
C.通过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人身控制来维护社会稳定
D.保障了城市经济与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代到清代,中国城市基本是中央集权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是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这可以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A.体现礼法结合特点B.受士大夫传统观念影响
C.主要发挥政治功能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在城市市区周围建立垣墙,交易者只能由市门出入,以限制市外交易。市门则按时开闭。市中有市楼,又称亭、旗亭或市亭,还设有管理市场的官暑,市场内的店铺、摊贩必须按销售商品种类分别排列。在市场交易的除私商的产品外,也有官府经营销售的官营手工业产品及其他物品。市场各级官吏主要负责商贾的著籍登记,检验外来客商的符传,征收各种租税,督查交易是否按规定进行,有无贩运违禁品等,此外,还负责检验商品等级,评定物价,检验钱币的质量,定期检校度量衡,并维持市场治安等。秦、汉法律中的《金布律》《关市律》等,对市中交易和官吏的职责均有较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   在秦代,是没有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的,即使在首都咸阳亦是如此。虽然战国时代的齐国有了“市音夫”这一职务,但是,他与“邑音夫”一样,还是县的属吏。市啬夫专职市的管理,但级别太低。直到汉代,才出现了与县令、县长平级的、负有广泛职责的市令和市长。这与汉代工商业的繁荣、市场规模的扩大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陈乃华《论汉代的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场管理的发展并概括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市场管理的影响。
2022-07-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唐代中期以后,体现浓郁巴蜀地方特色的小市、酒市、江市、柳市、药市、蚕市、茶市等草市大量涌现。这反映出唐代中期以后(     
A.江南经济发展速度加快B.草市专业化色彩较浓厚
C.特色市镇经济日益繁荣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2023·山西大同·一模
8 . 如表是有关唐宋城市变迁的记载。由此推知(     
记载出处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唐】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
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出朱雀门东壁亦人家。东去大街麦秸巷、状元楼……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A.都城的夜市经济出现B.商人政治地位提升
C.政府的市场管理弱化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2022-07-09更新 | 1067次组卷 | 13卷引用:专题10人类的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居住者大致可分为皇室、权贵、官吏、工商、一般城市居民及侨民等几种类型。居住区的分布基本上仍保持了仕者近官,工商近市的传统格局。皇室权贵府邸区,主要分布在城内宫廷区附近,独自成为一区,不与其他类型混处。而且这种类型的居住区,一般置于城东、南部的地势高亢方位,以示尊贵。官吏居住区则接近官署区,工商业者居住区主要分布在毗邻中心街市的地带,其他地段则为一般居住区。晚唐以前,均以为聚居单位。进入晚唐,随着市制改革,此种封闭型坊制已难以维系,逐步向坊巷制过渡。北宋末期,旧坊制已彻底崩溃,城市都是按街巷、分地段组织聚居的。

——摘编自黄茵《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布局和居住》

材料二

1115世纪,西欧城市的法治和中世纪国家概念的逐渐兴起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中世纪晚期,民族国家的兴起给城市的法治特权带来了很大影响。在1112世纪,城市法治随着城市的兴起而经历了一个创建的过程,此时期的城市法治,初步地确认了城市和市民对内对外的权利和义务,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到1213世纪,随着国王、贵族和教会三个权力的起伏,城市法治的发展进入一个深化的过程,城市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更为深入。到了1415世纪,随着教权的衰落,贵族和教会权力逐渐向王权靠拢,城市法治也逐渐向王国法治体系靠拢,最终成为王国法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寸永芳《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法治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城市布局和居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法治实践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古代城市发展的共性因素。
2022-07-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唐初中央政府规定:“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但中唐以后,在藩镇管辖的地区,以草市为中心的地方性市场星罗棋布,藩镇势力与商人结合,富商大贾“挟资行天下,所至州镇为右客,富人因以自高。”材料可用于探讨当时(       
A.地方行政体制变化的表现B.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
C.朝廷经济政策调整的背景D.市坊制度瓦解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