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史载,宋朝“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反映了当时
A.坊市界限未被打破
B.宋朝已放弃抑商政策
C.政府放宽市场管理
D.政府不再征收商业税
2 .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民族政权并立,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C.城市经济的发展,夜市的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3 .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材料所反映出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是
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B.宋代取消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
C.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D.市分散在城中,形成街市
4 .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A.《东京城的辉煌》
B.《西京城的衰落》
C.《坊墙去除利工商》
D.《汴河两岸好风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南宋时杭州在“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政治与经济中心合一
B.城市商业比较发达
C.官府加强了经济监管
D.理学思想压倒迷信观念
6 . “大街小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A.唐朝前期的洛阳
B.北宋的开封
C.南宋的临安
D.元朝的大都
7 .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自汉至宋形成了与欧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坊市制。宋以后虽然坊市制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这说明坊市制
A.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B.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C.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转型
8 . 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草市”出现得益于(     
A.城市布局的变化B.市民阶层的兴起C.娱乐场所的出现D.商品经济的发展
9 .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技术的推广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D.社会制度的变革
10 . 《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瞭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 )
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B.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
C.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