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时期,各路均设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赋转运到中央。但江淮荆浙发运使不是一个普遍设置的官职,而是一个特别的职务,只管发运淮南、江南、荆湖与两浙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北宋时期
A.南方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长途贩运贸易高度发达
C.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
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B.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
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
D.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
2019-04-18更新 | 25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4 . 明清时,江南地区“地狭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迅速增加耕地减少B.桑棉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C.经济重心出现东移趋势D.海禁闭关造成经济的衰退
2018-01-1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研究表明,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B.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C.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D.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017高一·广东·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研究表明,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B.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C.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D.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016-11-27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揭东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有研究表明,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B.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C.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D.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016-11-27更新 | 6次组卷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这些变化表明
A.江南地区农业结构有所调整B.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江南地区商业格局发生变化D.湖广地区农业得到显著发展
2020-10-14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浙农业的转型B.经济重心的改变
C.农业生产的衰退D.手工业占据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以前,江南的苏松杭嘉湖五府是全国最大的谷仓。明中叶以后,江南则渐需从外地购入粮食,康熙皇帝有言,“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江南
A.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
B.受到倭寇侵扰的破坏
C.遭受长期的自然灾害
D.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