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汉社会经济史》一书中载有:“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砦窳偷生而亡积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吴东有海盐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之一都会也,豫章出黄金,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男耕女织成为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B.南方经济发展呈现地域特色
C.人口大规模迁移推动江南地区开发D.自然资源丰裕促进商业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如表可知,当时
西汉末各州人口密度表(单位:人/平方公里)
州名人口密度州名人口密度
兖州103.51幽州9.29
豫州92.04朔方7.83
青州80.79荆州7.57
冀州80.17扬州6.15
徐州58.70益州5.44
司隶42.95凉州3.92
并州14.31交趾2.76

A.地方豪强势力壮大B.社会矛盾尖锐C.区域发展差距明显D.土地兼并严重
2022-02-08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
A.经济的区域发展趋势B.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
C.农耕技术的不断提高D.由北向南的开发过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西方学者这样说:“这个名为‘大运河’的水路交通网……它将中华文明紧紧地联 系在一起,这个紧密程度是欧洲人想都想不出来的……”此观点旨在说明京杭大运河
A.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
C.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步伐D.便利中央对江南的控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有神话传说“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主要反映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业为主的农耕文明B.商业、贸易的海洋文明
C.机械为主的工业文明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6 . 据《汉书》记载:汉代初年,关中发生大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汉高祖刘邦体恤民情,曾下令饥民“就食蜀汉”;汉武帝时,“山东被河灾”,朝廷“下巴蜀粟以赈之”;元鼎年间,“水潦移于江南”,汉政府“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南”。这说明汉代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蜀郡经济地位重要D.社会经济百废待兴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这些变化表明
A.江南地区农业结构有所调整B.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江南地区商业格局发生变化D.湖广地区农业得到显著发展
2020-10-14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8 . 元嘉末年(450年前后),“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该材料可用于论证
A.先进生产技术传到江南地区B.北方农民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C.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得到发展D.南北方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按照这种划分,当时的都城属于哪一经济区域(       )
A.山东B.山西
C.江南D.龙门碣石以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三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工商业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
B.清朝湖广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经济的重心
C.农产品商品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外来作物的引进促进了湖广地区农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