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时期,各路均设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赋转运到中央。但江淮荆浙发运使不是一个普遍设置的官职,而是一个特别的职务,只管发运淮南、江南、荆湖与两浙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北宋时期
A.南方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长途贩运贸易高度发达
C.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江浙农业的转型B.经济重心的改变
C.农业生产的衰退D.手工业占据主导
3 .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B.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兴盛
C.区域性农业生产的发展D.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4 .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濒江沿海棉区、太湖周边桑区、苏南浙西山区木茶产区。该格局的形成主要反映当时
A.经济重心正在南移B.全国性交通网络形成
C.对外贸易迅速发展D.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
6 . 清代两湖地区的米粮生产与供应直接影响着江南地区的米价波动。江南米粮转运中心苏州“来船稍阻,入市稍稀,则人情惶惶,米价顿长数倍”。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江南农村经济逐步走向没落
B.两湖地区成长为中国经济中心
C.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供不应求
D.区域分工与经济联系的密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代以前,江南的苏松杭嘉湖五府是全国最大的谷仓。明中叶以后,江南则渐需从外地购入粮食,康熙皇帝有言,“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江南
A.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
B.受到倭寇侵扰的破坏
C.遭受长期的自然灾害
D.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8 . 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这种现象
A.说明了南北经济的差异
B.推动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
2019-07-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湖广地区以种粮为主,而山东、河南许多农民则以种棉为业;苏州、福州发达的丝织业所用的生丝,要从湖南运来;而松江的棉布业,又要靠山东、河南出产的棉花。”这主要说明明中期以后
A.涌现出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B.生产部门间地域分工趋势日渐明显
C.出现了资财雄厚的豪商大贾
D.男耕女织的传统社会分工开始打破
2019-04-18更新 | 25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司马迁认为,下图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①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
②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
③作为全国道路网络的中心,交通便利
④曲辕犁的使用、推广,生产技术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