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有神话传说“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主要反映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业为主的农耕文明B.商业、贸易的海洋文明
C.机械为主的工业文明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2 . 据《汉书》记载:汉代初年,关中发生大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汉高祖刘邦体恤民情,曾下令饥民“就食蜀汉”;汉武帝时,“山东被河灾”,朝廷“下巴蜀粟以赈之”;元鼎年间,“水潦移于江南”,汉政府“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南”。这说明汉代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蜀郡经济地位重要D.社会经济百废待兴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这些变化表明
A.江南地区农业结构有所调整B.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C.江南地区商业格局发生变化D.湖广地区农业得到显著发展
2020-10-14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4 . 元嘉末年(450年前后),“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该材料可用于论证
A.先进生产技术传到江南地区B.北方农民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C.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得到发展D.南北方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按照这种划分,当时的都城属于哪一经济区域(       )
A.山东B.山西
C.江南D.龙门碣石以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三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工商业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
B.清朝湖广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经济的重心
C.农产品商品化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外来作物的引进促进了湖广地区农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时期,各路均设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赋转运到中央。但江淮荆浙发运使不是一个普遍设置的官职,而是一个特别的职务,只管发运淮南、江南、荆湖与两浙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北宋时期
A.南方地区得到普遍开发B.长途贩运贸易高度发达
C.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D.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8 .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B.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兴盛
C.区域性农业生产的发展D.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9 .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A.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B.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D.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到隋唐,均田制绵延了300多年,保留了大量的国有小农,但这一制度到唐中叶已经崩溃。宋代不立田制,国家不再干涉土地财产关系的变化,结果是租佃关系盛行,成为主导的土地经营形式。宋代佃户人身自由,法律上也和主人有基本的平等地位……地租形式主要是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整个产量的多少而波动,所以地主还对土地的经营加以干预。而定额租则佃农可完全自主经营……有人估计,宋代的亩产量比唐代要提高1.5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鱼鳞册始行于洪武二十年。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先是,诏天下编黄册,以户为主,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诸原坂、坟衍、下湿、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据史载:“(明末清初)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织者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外,未卒岁,室庐已空矣。其衣食全恃此。”故一旦商贩阻塞,棉花和棉布滞销,农民经济的运转就会出现危机。

——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到宋朝农民身份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明代黄册、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和明清时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
(3)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关系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2020-01-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