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主要地形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平原104
温州、台州丘陵55
歙州、睦州山区30

——摘编自《中国通史》等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1-09-12更新 | 363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天津历史高考真题
2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前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怒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立,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摘编自《太平御览》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直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
(2)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
2016-11-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试题
3 .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受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
2010-06-09更新 | 6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全国Ⅱ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