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清朝帝国后期盐税的收入愈加重要。全国的大盐商从朝廷取得经营许可,再将食盐营销资格承包给地方食盐商,从中赚取差价,小盐商的生意也得到了国家的物价保护,盐商在垄断了营销道路的同时也依附于政府的保护。清朝的这一做法
A.加速了商人向地主阶级转化B.维护了王朝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掌控
C.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D.加深了封建政府与民间资本的矛盾
2022-06-28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学者宋超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提倡均贫富的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对劳动者生产与生活资料的获得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17世纪以后则抑制了资本的积累和自由劳动力的形成。依据宋超的观点,统治者提倡的均贫富的思想
A.维护了传统的经济结构B.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分配
C.惠及了社会的下层群体D.制约了海外市场的形成
2021-01-20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9-08-11更新 | 418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4 .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地提出。出现思想转变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对外贸易发达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变化
2016-11-27更新 | 636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6-2017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代洪武年间规定“农、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到正德年间,政府又强调“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材料表明明代这一时期
A.农民的社会地位切实有所提高B.政府依然延续传统的经济政策
C.商人的社会身份处于社会底层D.官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有提升
6 .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戴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016-11-27更新 | 331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禁止经商
C.限制商人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2019-05-14更新 | 161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8 .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材料认为统治者应该
A.农商并重B.以粮救荒C.以农为本D.顺应自然
9 . 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
A.重商政策
B.锁国政策
C.海禁政策
D.抑商政策
10 . 《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
A.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
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C.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
D.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