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早期形成了“无尖不成商,无度不丈夫”的说法,意为卖粮食时不仅要将量斗装满,还要额外堆出尖顶;卖布匹时必须量出足够的尺寸,只有这样才能称做商人。但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了“无奸不成商,无毒不丈夫”。这种变化折射出
A.商贾由重“义”转变为重“利”
B.政府经济政策的价值导向
C.商人普遍堕落为“唯利是图”者
D.中国社会道德观整体滑坡
2 . 南宋出现“夫四民交致其用(相互交换获得所需),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的观点。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四民观念发生彻底变迁D.商品经济发展达到顶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由三百吨至一千吨不等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事实证明,朝贡社会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进步的技术创新。他们拥有充足的人力:自由民、农奴或奴隶,相对于研制新型机器来说,使用人力劳动更加廉价。朝贡社会不仅缺乏技术创新的刺激因素,也缺乏进行此类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意愿,精英人士把从事此类活动视为有失身份。他们研究天文学,预测日食和月食,但连独轮小车都发明不出来,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装置,使人力和畜力的劳动效率实现成倍增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
2020-02-05更新 | 701次组卷 | 6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检测题3
4 . 汉高祖时“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明太祖时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绢布。这些规定
A.使商业发展停滞不前
B.抑制了土地买卖
C.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D.提高了农民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期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的商业思想
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
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6 . 明代商人并不完全以逐利为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最能说明
A.社会阶层与经济形态具有高度匹配性B.追逐政治权力成为商人首要目标
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传统观念对商人阶层有一定影响

7 . 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豪商巨贾家中大都锦衣玉食,蓄婢纳妾,纷纷斥巨资建造园林府邸……不可否认,徽商的奢华有安全上的考虑,但更多是为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他们将经商得来的一部分利润用于衣食住行的生活消费,极尽奢华,在世人对商人生活方式的渴慕中得到心理的满足。

与徽商相比,英国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要节俭得多,讲究实用舒适,没有如徽商一味显富,也没有英国国内贵族那样讲究奢华享受,他们也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满和自卑,他们对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充满了向往,但他们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并没有如徽商一样提出新的价值观念来抗衡和改造旧有的社会观念。英国商人依附于等级社会,通过一步步地向上攀升,最终成为贵族士绅代表的上层社会的一部分。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给财富一个体面的名号,他们出钱购买爵位,或者购买贵族才拥有的家族徽章,通过这种途径来跻身社会上层。在17世纪前期的英国,417个男爵中就有49个商人,21个是商人的后代。

——摘编自陈娟《明代徽商与英国商人之比较》

材料二   从明中叶至清中叶辉煌了数百年的徽商,在清道光中叶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了衰落。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廷根据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的建议,进行盐法变革——改纲为票……任何商人只需向盐政所设之局纳税领票,便可取得购销食盐的合法权利,这一变革使徽商在纲运制下所取得的垄断两淮、两浙盐业运销的世袭特权宣告结束,徽州盐商因而“一败涂地”……咸丰年间的兵灾又给徽商致命的一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徽商活动的主要舞台,这时却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加速了徽商衰落的进程。由于洋纱、洋布、洋颜料以及南洋木材的进口日增,徽州布商、木商的生意大受影响。钱庄、银行业的兴起,又使徽州典商丧失了在金融业的原有地位。徽州茶商也因洋商趁机操纵市场压价收购,而“连年折阅”,形成”十商九困”的局面。至清光绪中叶,作为显赫一时的封建性商帮徽商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摘编自李琳琦《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明代徽商与当时英国商人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商人的不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徽商的性质,并分析近代以来导致徽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因素。

8 . 《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政府处理经济问题“最下者与之争(与民争利)。”下列政策体现“与之争”的是(     
①“工商食官”        ②盐铁官营          ③均田制            ④市易法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9 . 山西柳林《杨氏家谱》认为:“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业。……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他如市尘贸易,鱼盐负贩,与挑担生理,些小买卖,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农工商皆本的观念B.体现重农抑商观念
C.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D.体现人生应有敬业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弃商从政B.徽商追求虚荣C.政府厉行抑商D.徽商寻求政治庇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