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早期形成了“无尖不成商,无度不丈夫”的说法,意为卖粮食时不仅要将量斗装满,还要额外堆出尖顶;卖布匹时必须量出足够的尺寸,只有这样才能称做商人。但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了“无奸不成商,无毒不丈夫”。这种变化折射出
A.商贾由重“义”转变为重“利”
B.政府经济政策的价值导向
C.商人普遍堕落为“唯利是图”者
D.中国社会道德观整体滑坡
2 . 南宋出现“夫四民交致其用(相互交换获得所需),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的观点。这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四民观念发生彻底变迁D.商品经济发展达到顶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政权建立后,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孝惠、高后时,又“复弛商贾之律”“轻徭薄赋”,制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说明汉初(       
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重本抑末政策的失败D.致富成为社会时尚
2019-09-07更新 | 831次组卷 | 29卷引用:备战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金卷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2019-07-23更新 | 189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3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12月(第三次)模拟检测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2019-06-08更新 | 6847次组卷 | 75卷引用:2019年北京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6 . 宋朝出现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最终白银获得政府认可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7 . 汉高祖时“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明太祖时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绢布。这些规定
A.使商业发展停滞不前
B.抑制了土地买卖
C.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D.提高了农民地位

8 . 【加试题】事物的变化,历史的延续,是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重要尺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大概)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纤啬(计较细微)之风日益甚,然则睦姻任恤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何也?则以天下之势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其业则商贾也,其人则豪杰也。为豪杰则洞悉天下之物情,故能为人所不为,不忍人所忍,是故为士者转益纤啬,为商者转敦古谊。此又世道风俗之大较也。

——沈垚《落帆楼文集》

材料二   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自黑龙江之瑷珲(今黑河市),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之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中国96%的人口密布在总面积约占36%的东南土地上,而总面积64%的西北地区人口才占到4%,“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即“胡焕庸线”。

有意味的是,“胡焕庸线”与长城的线路走向多有叠合,与400毫米等降水线几乎重合。有研究者认为,“胡焕庸线”出现于1240年左右,在“胡焕庸线”两侧,自然生态禀赋差异明显,由此锁定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格局。翻检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等凝聚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精神的世界文化遗产,亦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的东南一侧。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已然初现。

——整理自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李扬等主编《智慧城市论坛》

(1)根据材料一所论“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结合所学,以汉、唐为例,概括指出宋代以前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提炼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

(2)围绕“胡焕庸线”的认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胡焕庸线”所反映的南宋以来中国古代经济格局与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②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与明清中国商帮的关系及其商业文化特色(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吕氏春秋》载:“古代圣王引导他的百姓从事农业,不仅是为了地理的出产,而且是为了陶冶他们的心志,持重就会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国家的法制就能确立,民力就能专一。”据此可知,古代统治者“重农”意在
A.加强农业管理
B.限制人口流动
C.灌输法制观念
D.强化社会管理
10 . 清朝前期,中国出现了人口迅猛增长的现象。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重农政策促进耕地增长
②康乾盛世为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
③当时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④战败割地造成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