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明代的《何氏家训》要求,“男子要以治生为急,于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清代的《顾氏家训》告诫后世子孙,“士农工商,须专一业”,还特别规定,对于习贾者,宗族同样给予资助。这反映了当时
A.传统社会结构不断解体B.四民等级观念的固化
C.经济发展导致观念变动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2 . 《清稗类钞》中提到明代有规定,“凡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如农民之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着绸纱。”由此可见当时
A.社会上绸、纱整体产量较低B.政府仍然推行重本弃末政策
C.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D.黄道婆的发明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3 .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020-10-26更新 | 294次组卷 | 129卷引用: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明太祖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妇女当尼姑,并严集寺院收童憎;二十岁以上的青年出家,须经父母申请,官府批准,三年后赴京考试,不合格者遣发为民。这些做法
A.严格限制佛教的信众规模
B.是为了提高僧尼佛学水平
C.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发展
D.维护宋明理学的正统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