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的中外贸易,中国长期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见下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流出地区流入(亿两)
16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欧洲、日本、菲律宾3.7
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欧洲、日本、菲律宾12.3
18世纪初期—18世纪末期英国0.09

A.中国经济发达领先于世界各地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
C.海禁对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政策差异
D.新航路开辟对中西方贸易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经济繁荣得益于强有力的帝国统治,帝国对于商业活动采取了务实政策,并能控制庞大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从而维持了一个长期的王朝中期繁荣。直到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出现很大的相似性,但正是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

——摘编自赵鼎新《加州学派与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材料二 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迅速崛起。赵鼎新认为西方崛起包含五个交叉重叠的历史进程。军事竞争(连绵不断的战争)和经济竞争推动下的强烈的理性化取向以及积累性发展。欧洲国家力量强大之后天主教世界的崩塌以及其他宗教、世俗形态的兴起。资产阶级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方面的纵深发展……政府与商人联盟的存在:政府依赖商人敛财创收,以及维持殖民地的运作;而商人则仰赖政府的保护,以此进行市场扩张。

——摘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前现代中西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叶中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东西方出现了大分流”的原因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中叶中国最发达地区与英国经济发展的“相似性”。
2020-01-3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成功解决了诸多历史与现实问题。

材料一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就颁布诏书:“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其后历经永乐、宣德、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各朝,海禁政策不断升级强化。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奏请开放海禁。这一奏议得到朝廷批准,从而形成隆庆开海的局面。隆庆开海局面之所能够形成,主要是因为明穆宗及其朝廷了解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关系,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福建地方大员一再奏请在该省开海,是基于“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的生活传统。隆庆开海后,伴随着白银的大量流入,中国的生丝及纷织品、陶瓷器、漆器等工艺品、矿产品及金属制品、水产品、农产品等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南亚各港口。

——摘编自陈尚胜《隆庆开海: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晚明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进步作用。

材料二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1945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基础上进行了哪些理论探索?这些理论有何共同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材料三   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行的。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态势。

材料四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来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付诸实现,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9-09-0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热身训练历史试卷
4 . 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衰落,只开“一处”对外通商。这“一处”是
A.广州
B.泉州
C.扬州
D.南京
5 .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延缓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不包括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C.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D.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实行闭关政策
B.开放海禁政策
C.发展福建海洋渔业
D.采取抗倭安民政策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告各友邦书》中说:“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乾隆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当是清政府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政策?
(3)结合材料三分析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及目的。
2020-02-2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中外交通路线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贸易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宋政府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指外国)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对在海外招商做出大贡献的海商,宋政府还会赐予官职。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

——摘编自吴钩《宋代海外贸易更具现代气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现代气质”,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了一队特殊的客人——“英夷”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使团向清政府提出两国通商的请求:开放宁波、舟山、天津、广州之中一地或数地为贸易口岸;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仓库以收贮发卖货物;允许英国在舟山附近一岛屿修建设施,作存货及商人居住。乾隆皇帝非常友好地接待了使团,却拒绝了英王的通商之请。

——摘编自吴钩《宋代海外贸易更具现代气质》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020-12-0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广州B.泉州C.南京D.上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