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金世宗即位后针对汉族人民的反抗,颁行“在山为寇,下山为民”的政策,北方“义军”迅速走向瓦解;明朝隆庆元年,朝廷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沿海“倭患”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上述现象说明(     
A.传统民本思想影响深远B.国家治理应因地制宜
C.民心向背关乎政权稳定D.政府政策须适时调整
2 . 明清政府面对境内反对势力、“倭寇” 及西方早期殖民势力,采取“迁界”“海禁” 等措施,企图依靠远离海洋、抑制民间海上贸易来固守疆土,抵御外敌。这反映出(     
A.封建制度衰弱无力抵抗劲敌B.明清的统治者海洋意识淡薄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明清的统治者忧患意识强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嘉庆时期,政府规定行商之间,联保具结,彼此必须为对方承担相应担保责任,同时,还要求沿海各地方政府必须对拖欠外商债务的中国商人予以重罚,“拖欠夷债者,以示重法,所以示调剂之平”。清政府这些举措意在(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保障外商政治权益C.维护对外贸易秩序D.完善沿海经济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马戛尔尼来华使命的失败是由于他触犯了广州商人和官员的既得利益。由于利益极丰,东印度公司在其最后几年中又格外小心,因此广州的商业体制不论西方人做出何种外交努力都是依然故我。”材料中广州的商业体制得益于(     
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朝贡贸易D.经济重心南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指定广州、宁波、漳州、云台山四地为通商口岸,进行中外贸易。1757年,乾隆颁布《防范外夷规条》,关闭了宁波等三口,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清廷外贸政策的这一变化
A.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B.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进程
C.加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防D.成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6 . 16世纪中后期,明朝隆庆皇帝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泉州、漳州的民间商人出海。参与东西二洋的海上贸易,史称“隆庆开关”。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A.对外开放局面逐渐形成B.民间贸易超过官方贸易
C.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D.消除了沿海倭寇的隐患
2022-04-19更新 | 445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辽宁卷)
7 . 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由此可知,他主张
A.合理引导来华外商的行为B.支持和发展私人海外贸易
C.设官方机构管理对外贸易D.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
2022-04-03更新 | 944次组卷 | 21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辽宁卷)
8 . 清朝历代皇帝都把广州贸易所获利益作为私人利益的重要来源,海关监督由内务府授权,负责把广州每年海关税收多达855000两的现银输入统治者的私囊,因此广州有“天子南库”之称。这种现象
A.使得广州保持着贸易开放状态B.表明闭关锁国未影响外贸发展
C.说明政府在财政上依赖于广州D.为近代海关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2022-01-21更新 | 791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届辽宁省高三实战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9 . 清乾隆帝在位时,政府以发放牌照的方式允许获得资质的中国商人与外商交易。其后,“十三行”商人独享外贸之利,财富暴涨,号称“天子南库”,大有超过晋商、徽商之势。“十三行”商人的崛起得益于
A.经济重心的加速南移B.市场竞争激发的经营创新
C.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D.海禁政策带来的垄断利润
10 . 嘉靖二年,日本使宗设、宋素卿分道入贡,互争真伪。市舶中官赖恩纳素卿贿,右素卿,宗设遂大掠宁波。给事中夏言言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据此推知
A.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实行B.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
C.对外贸易受到基层质疑D.市舶贸易导致倭患严重
2022-01-01更新 | 923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六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