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清朝嘉庆皇帝对外国使臣说:“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此言论说明清朝对外政策的特点是(  )
A.宽容开放B.闭关自守C.经贸频繁D.平等友好
2 .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据此推断,清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A.重商主义B.朝贡贸易C.闭关自守D.对外开放
3 . 嘉庆十四年(1809)清朝规定:“商、渔船只,各按海道远近人数多寡,每人每日带食米一升之外,并带余米一升,以防风信阻滞。若有多带米谷以及麦豆杂粮,即系偷运。”这说明当时(     
A.禁绝了大宗商品的外销B.对外贸易曰益走向萎缩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D.商人难以开拓海外市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朝政府规定,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概由十三行决定。外商不得和官府直接交涉,一切命令、文书都由十三行转达。这一规定
A.适应了西方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B.放宽民间船只出海贸易的限制
C.严格约束外商在广州活动与贸易D.导致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
6 . 下面为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只)据此可知,当时(     
A.广州的对外贸易规范有序B.政府外贸政策趋于保守
C.“一口通商”逐渐形成D.雍正年间海患问题突出
2021-11-14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是防守和排外的”。该学者评价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
C.崇文抑武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
8 . 有学者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至乾隆十六年(1700—1751年)的51年间,西欧各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到8000万两以上。这一状况
A.直接导致了白银的货币化B.表明了闭关锁国政策失败
C.说明中西方的贸易额巨大D.不利于我国工商业的发展
9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发展国内商品经济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09-02更新 | 154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安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顺治十八年,政府强行将福建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这体现出清初推行
A.重农抑商政策B.休养生息政策
C.抑制兼并政策D.“海禁”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