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839年9月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对英军作战能力作如下描述:夷兵“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造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经济落后B.与时俱进、思想开明
C.君主专制、军备废弛D.闭关锁国、闭目塞听
2 . 明朝正统九年二月,广东潮州府民滨海者,纠诱傍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海,通货爪哇国。正统十年三月,福建缘海民有伪称行人正使官,潜通爪哇国者。由此可见明代
A.开放对爪哇国贸易
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
C.海禁政策走向瓦解
D.对外走私已成普遍现象
3 .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2020-02-06更新 | 171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清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4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自守”的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②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③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地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船钞(吨税)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由此可见,康熙年间
A.彻底废除海禁政策
B.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C.沿海居民自由贸易
D.洋货征税平等对待
6 . 清朝曾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倭寇进犯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贸易
7 . 清乾隆年间出使中国的马戛尔尼曾说:“吾实未见中国禁止外人在北方各埠贸易之规定明文。其所云云,不过华人欲掩其真正动机,而不欲宣诸口者。”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真正动机”是
A.限制对外频繁交往
B.维护天朝统治和权威
C.闭关锁国
D.维护封建小农经济
8 . 顺治十八年,湖广道御史李之芳上疏说:“山贼、海寇何代无之?但当制驭有方,使民获宁宇,未关堂堂天朝迁民避贼也。”“海民一旦迁之,鸿雁兴嗟,室家靡定。或浮海而遁,去此归彼,是以民予敌。”李之芳的上疏
A.针对当时明朝政府推行的海禁政策
B.是对政府厉行海禁政策的积极响应
C.认识到海禁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政策
D.表明当时大多数官员反对海禁政策
9 . 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严控对外联系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避免海难发生
2019-01-14更新 | 257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桃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7-18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757年,乾隆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且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戍军。”该政策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B.造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C.客观上迟滞了中国近代化
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2018-02-04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