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告平,清廷方开海禁,短暂开放。先后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乾隆年间(1757年),由于一个英国东印度公司商人对中国进行的渗透(“洪任辉事件”),乾隆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广州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表明
A.明朝以来的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B.通商口岸带有一定半殖民地色彩
C.中外民间贸易往来全面放开
D.它实质上仍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2 . 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严控对外联系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避免海难发生
2019-01-14更新 | 257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祖冲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皇帝却下诏禁止进一步海外远征……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海外远征的根本原因是国力匮乏
B.强化专制统治是明朝制度结构上的原因
C.经济形态的差异是导致对外推动力的根本差别
D.中西交流被阻断导致中西实力易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