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1757年,乾隆帝降旨限定广州一口同外国通商,之后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这些举措
A.禁绝了一切中外贸易往来B.阻碍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C.避免了外国殖民者的侵扰D.保障了造船业领先地位
2 .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是防守和排外的。”他评价的是
A.闭关锁国政策B.崇文抑武政策C.“重本抑末”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
3 . 1755—1757年间,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北上,要求到浙江宁波等地贸易。此事发生后,清政府下令,欧美国家的商船“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准入浙江海口”。这一做法
A.断绝了中外的一切经济交往B.有效抵御了西方的侵略
C.不利于清朝海外贸易的发展D.提高了清朝的国际地位
4 . 据明末学者张夑在《东西洋考·序》中记载当时福建月港:“隆庆元年,准贩东西二洋……(海)澄,水国也,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酌皆夷产。”这说明(   )
A.明朝对外政策调整推动海外贸易
B.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得到真正实施
C.海关税收成为明朝重要财政来源
D.西学东渐丰富了沿海居民的生活
5 . 雍正五年废除南洋贸易禁令,但仍规定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办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嘉庆年间又在通过行商卖给外国人的名义下取消茶叶出口禁令。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清代在康乾以后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海禁松弛但有诸多限制
C.官府仍然垄断外贸D.正缓慢地走向对外开放
2019-12-01更新 | 382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历史试卷
6 . 明朝中叶后,因“倭寇”侵扰,常行海禁,商贾裹足,东南沿海市镇趋向衰落。清初,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反清势力的存在以及害怕汉人与外人联合造反,统治者厉行海禁,宣布汉人出海为“自弃王化”,一律杀头。同时严禁外商和洋货进入。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A.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B.反映出国内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
C.具有保守与进步的双重属性
D.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了可靠保障
7 . 明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进出口商船的登记、纳税、收买舶船带来的货物,具体的商务则由“官设牙行与民贸易”。隆庆之后,牙行由纯粹的买卖中介成为包销外国进口商品和本国商品出口贸易的商业团体。牙行的出现
A.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中外贸易的管控
B.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C.反映出传统闭关锁国政策逐渐松弛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征收的正规关税是相当低的,约在值百抽二和值百抽四之间,但海关官吏经常索取一倍于此的钱财勒索高达三、四倍的事件也非罕见。这种状况
A.有效维护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B.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C.有利于缓解清廷的财政负担
D.妨碍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流
9 .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9-08-11更新 | 418次组卷 | 48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B.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C.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D.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2019-07-24更新 | 271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