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 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材料二   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进行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规定“防夷五事”,即永行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严禁外商雇人传递消息;于外国商船停泊处拨营员弹压稽查。“防夷五事”将对外贸易严加管理……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嘉庆十四年(1809年),清政府又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1831年),先后制订了《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这些章程,除重申“防夷五事”的规定外,又规定外国兵船只许外洋停泊,禁外国商人携带妇人以及在省城乘坐肩舆,等等。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商业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试着评价清政府在这一时期所采取的政策。
2017-07-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