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郑和的大战船被搁置朽烂,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中国转身背对世界”的影响有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阻碍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
C.有助于抵抗外来侵略
D.成为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3 .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这种机构的设置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经济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重商主义
C.“朝贡”贸易
D.海外殖民
2019-08-1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宁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学业水平历史试题
4 .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旨把方国珍的残党与兰秀山等无田之民(过去曾经从事海运的那些人)编入军队,同时“禁止沿海居民私自出海”。这一政策后来演变为
A.海禁政策
B.重农抑商
C.坊市制度
D.专卖制度
5 . 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国产货物出口和中国商人制造海船,禁止中国史书出洋,也禁此中国人教授外国人授汉文,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文化采取排斥态度。由此可知,该政策
A.阻断了中国同西方的一切交往
B.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C.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
D.阻止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清朝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摘编自《历史(Ⅱ)·必修》(人教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负面影响。
7 . 18世纪后半期,促成清朝逐渐走上“闭关锁国”道路的主观原因是
A.西方扩张,侵扰沿海
B.康乾盛世,物产丰富
C.天朝上国,自大保守
D.自然经济,男耕女织
8 . 道光二年(1822年)十三行处所发生一场大火,大火中熔化的银水满街流淌,竞流出了一二里地。正如清朝乐钧《岭南乐府·十三行》中所言:“粤东十三家洋行,家家金珠论斗量。”十三行兴盛主要得益于
A.民间贸易兴盛和发展
B.官府的大力支持
C.一口通商,垄断贸易
D.三角贸易的形成
10 . 下而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019-04-2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山东省2014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