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时清廷颁布《防夷五事》,规定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这一规定出台可以说明此时中国
A.对外贸易出现逆差B.遏制西方经济侵略
C.严格管制外贸活动D.禁止中外经济交流
2 . 明朝和清朝都实行过海禁政策,海禁期间,对外贸进行严格管控。明朝的管控侧重于对货物的管控,严格限制货物数量;清朝的管控侧重于人员管控,严格限制外贸中进出海人数。清朝这种外贸管控政策主要防控的是
A.外贸对国内商业的冲击B.反清势力的内外联合
C.外贸商冲击十三行的利益D.倭寇与内匪的互相勾结
2021-10-10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工商业发展B.保护农耕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D.防范“外夷”入侵
2021-05-24更新 | 1165次组卷 | 6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东印度公司曾记载,每有船只到港,粵海关官员总要挑选贵重货物进献清朝皇室,费用由十三行行商负责;行商在承担税收外,每年仍需缴贡银5.5万两作为内务府购买洋货的费用。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A.行商遭受经济压榨B.皇室非法聚敛财富
C.经济贸易体制落后D.十三行垄断了贸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广州B.泉州C.南京D.上海
6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发展国内商品经济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09-02更新 | 154次组卷 | 61卷引用:吉林省延力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B.明清出现进步思想
C.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20-05-06更新 | 529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易之前,清朝政府规定的通商口岸有4个,每个口岸每年平均只有1艘西方商船靠岸。只留1个广州口岸时,每年平均靠岸64艘西方商船,是开放4个口岸年代的16倍。由此可知,一口通商
A.不利于中国开展对外交往B.推动了海关管理体制的近代化
C.并没能缓解西方经济侵略D.客观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020-02-02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闭关政策”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前实行的—系列对外政策的概括。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来华的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场所、行动范围、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建立公行制度,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     )
A.根本旨在对付沿海抗清斗争B.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是朝贡贸易制度的特殊体现D.有效避免西方殖民国家侵扰
10 .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9-08-11更新 | 418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1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