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明中叶至清康雍乾年间,由于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出现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立足于全国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将“禁海”定为国策。由此可知,海禁政策的根源在于(     
A.不断强化的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
C.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D.西方殖民侵略的现实威胁
2 . 明初统治者致力于在东西洋和西域全方位外交,采取了“守备为上、不征诸夷国”的外交政策。除永乐年间偶然的主动出击外,明代大部分时间都采用了强调夷夏之分的保守政策。这说明,明代外交(     
A.避免了外来势力进犯B.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
C.隔绝了与世界的交往D.使海上贸易走向繁盛
3 . 明代海上贸易,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中外私人贸易发展、成长、成熟和最终合法化。白银需求促使明后期海外政策与海外贸易模式转变,进而推动了传统丝绸之路的极大扩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晚明海上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出B.全球化源于明朝白银货币化
C.明代走向世界缘于内部驱动力D.明王朝主导了世界海上贸易
4 . 清朝初年,为防范与清朝抗衡的郑成功,曾下令禁海,停止一切海上贸易,实行“海禁”。清朝收复台湾后,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恢复海上贸易,分设闽、粤、江、浙四个海关,与外国通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只留广州一关,强制推行“公行制度”。这表明清朝前期(      
A.实行与明朝相同外贸政策B.对外贸易实行限制政策
C.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D.一口通商取代朝贡贸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顺治十七年康熙元年和十七年三次下达“迁界令”,强迫从山东到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30-50里不等,渔船商船——律禁止出海。这一做法
A.打击了沿海的抗清斗争B.消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C.宣告了朝贡贸易的破产D.阻止了西方经济的侵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