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清政府即派人前往江浙和闽粤,察看沿海情况,以定可否开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取消禁海令,第二年(1685年)于广州、漳州(厦门)、宁波和镇江的云台山四处分别设置了粤、闽、浙、江四个海关。在行政上,各海关属户部管理,海关监督直接向户部和皇帝负责。《粤海关志》上说:“天下海关,在福建者辖以将军。在浙江、江苏者辖以巡抚,惟广东粤海关专设监督,诚重其任也。”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第五卷)

材料二   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
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
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
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
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
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
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
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
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
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
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

——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代设置海关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的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2 . 明代张煊在《西园见闻录》中说:“国初……两广、漳州等郡,不逞之徒逃海为生者万计。”《明太祖实录》也载:“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据此可知,明代初年
A.实施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海禁”政策难以令行禁止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民间正常外贸活动频繁
3 .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材料中清朝实行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促进自然经济瓦解B.延缓中国发展步伐
C.摧残中国民族工业D.阻碍世界市场形成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年间,朝廷根据江南机户的请求,废除“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丝织业日趋兴盛,南京织机已逾三万张,出现了拥有织机五六百张的丝织工场。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丝织生产的分工也更细密,机房织出的生绢生绸,还要经过练房、染房、漂房的加工。不管是机房、练房,还是染房、漂房,内部又有许多分工,如练房内部有煮、沤、曝等不同的工序分工。

材料二

乾隆年间的广州十三行

请回答:(1)广州十三行是

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   B.官营贸易机构

C.政府特许的民间外贸商行   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

(2)根据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如何?分析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3)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的政策对工商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及认识。

2017-03-06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