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明朝《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商,后之禁寇,禁愈严而寇愈盛。”以下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已经是明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B.海禁一定程度上导致逼商为寇的后果
C.对外开放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D.海禁是明代政府反侵略的自然反应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几百年来,东亚始终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东亚贸易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材料一 明初统治者反对对外贸易,建朝以后的142年里,朝贡贸易是唯一的合法外贸途径。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除宣扬国威外,大量采购西洋(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物产亦是重要目的。……1509年,明廷开放广东开展特定的民间贸易。1514年,葡萄牙人来到中国并逐渐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1567年,朝廷开放福建省一港口供中国商人对外贸易并对进口贸易征税。之后,西班牙、荷兰、英国商人相继东来。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活跃,逐渐形成了以闽粤为中心、澳门为核心的亚太经贸网络,中国的瓷器、茶业等物品大量流向西方。中国的商人、工匠遍布南洋各个群岛,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在明末清初的几十年里,郑氏海商集团操控着东亚、东南亚的海上贸易。

——摘编自(美)易劳逸《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材料二 清初厉行海禁。1683年康熙帝打败郑氏集团,结束海禁,并在主要海港设置海关。粤海关迅速成为最热络的通商单位,专门经营外贸的中国商行在广州快速增加。1757年,乾隆帝宣布广州为清帝国唯一对西方开放贸易的港口,颁布了一套详细的规则,这就是著名的“广州贸易体系”。以广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多样且整合性好的经济圈。清朝持续外贸顺差。……西方各商业势力也不得不寻求与这个体系的融合。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中西多项条约的签订,“条约体系”逐渐取代旧的体制,以上海为中心之一的新的远东商贸网络逐渐形成。

——摘编自(美)范岱克《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

材料三 20世纪最后四十年,东亚迎来了发展高峰,日本经济崛起,“亚洲四小龙”腾飞,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千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持续深入,GDP跃居世界第二。…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政府立足亚太、面向世界,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国在亚太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了日益重大的影响力。

——摘编自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明朝前期到后期东亚贸易出现的变化,并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与清朝前中期东亚贸易的相似之处,并简述清朝“广州贸易体系”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以来东亚贸易和该区域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85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同时,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这反映了
A.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2019-03-28更新 | 515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等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