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发展国内商品经济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2020-09-02更新 | 154次组卷 | 61卷引用: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2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允许五百石以下船只进行贸易;康熙四十七年“禁商贩米出洋”;康熙五十六年规定出洋贸易“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五十九年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材料反映康熙年间
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海禁”趋向松弛
C.官府垄断对外贸易D.逐渐走向对外开放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是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27

材料二   当农民军在西南进行艰苦抗清斗争的时候,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也在郑成功的领导下进行抗清活动,……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据点,曾先后围攻福州、攻克台州。……顺治十六年郑成功联合浙江张煌言等发动一次大反攻,从海道溯长江,直达南京近郊,占领了镇江、芜湖等四州三府二十四县。

——《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12


问题:(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两朝对待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
(2)明清两朝采取上述政策各出于何种目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明清的上述政策。
4 . 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D.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2018-05-04更新 | 902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对抗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