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成功的大一统帝国,必然也是能够成功与商人集团合作,接纳商贸秩序的帝国。唐王朝得到粟特人的协助,得以成功地经略西域,一旦双方决裂,唐人变成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们也就永远失去了中亚。宋元能够从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获得好处,也是因为友善阿拉伯商人。明初一旦禁海,有不在少数的临海子民参与或主导倭寇组织。

——摘编自张笑字《商贸与文明·现代世界的诞生》

材料二   长期以来,穆斯林商人一直是欧亚商路的主宰者。从7世纪开始,来自波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水手和商人开始学着借助季风的力量前往印度。到8世纪20年代,穆斯林水手最远到达了中国的沿海地区。唐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非常开放的态度,中国的艺术明显受到波斯和阿拉伯的影响。宋朝依然与伊斯兰世界进行贸易。

——摘编自(英)安德鲁《世界史》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商贸与文明”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15更新 | 593次组卷 | 1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这样论述“康乾盛世”:康雍乾三位皇帝对中国的历史贡献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物产丰饶、国家稳定,对分裂势力不断围剿等。但政治上不开明,贪污腐败上行下效,文化上也十分落后,科技更是一片黑暗,再无影响世界之发明。进而指出,康雍乾时期的政治稳定是以牺牲中国发展机遇为代价的结果。所谓的繁荣也是停滞的繁荣,不是发展的繁荣。

——摘编自周思源《百家讲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中外关联,论证充分,表达清晰,不得照搬原文表述。)
2021-01-27更新 | 478次组卷 | 8卷引用:通史模式第4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迟滞与转型——明清(鸦片战争以前)-高考历史二轮突破限时训练(中国古代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者指出:“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根主轴展开的。”既然如此,那么,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凡促进生产力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凡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否定。将社会交往的发展作为历史评价的一个具体标准,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20世纪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论述。(要求:概述内容,简析原因、影响,并运用材料中所述的观点进行评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作用不仅仅是让人们知道以前的人,以前的事情,还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分析,让人类避免更多愚蠢的行为、愚蠢的想法。人类学家提出了“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其基本观点是: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适应能力对个人和民族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适应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18-11-14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2天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019年暑假作业总动员》高二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论述明代时,突出了它的专制皇权特性,作者首先肯定了朱元璋的历史功绩;但随后,作者又对朱明王朝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明代虽然自居为汉、唐帝国的复兴,却没有汉、唐那样天下帝国的气度……明代固然恢复了中国人自己的统治,却丧失了天下国家的包容和气度,也没有消除征服王朝留下的专制统治。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
1686年清政府将对外贸易的商人从牙行中分离出来,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牙行经纪人,指定他们与到达黄埔港的外国商船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史称“广州十三行”。在十三行设立的“洋货行”,被认为是外贸组织建立的标志。
1757年清政府关闭闽、浙、江三海关,特许粤海关“一口通商”,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海上对外贸易口岸。
1795年对外贸易全归十三行垄断。(广州一口通商和十三行贸易垄断一直延续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长达156年之久)
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1842年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其中第五款宣布废除十三行商制度,“外商与何商贸易,听其自便”,规定“英商可赴中国沿海五口自由贸易”,代替“一口通商”,十三行失去外贸垄断的特权。广州十三行独揽对外贸易的行商制度宣告结束。清政府让十三行商人筹款作战争赔款,令富庶天下的行商家庭也纷纷破产。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外交锋的战场。12月15日深夜,炮火将具有170年历史的商馆化为灰烬,行商各奔东西,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在十三行没落以后,中国的外贸中心转移到香港和上海。不少有实力的十三行商人带着大笔财富北上到上海,成为上海开埠的先行者)
1859年英法强行租借广州沙面,建立租界。
1865年沙面英租界已初具规模,英国领事馆首先搬入沙面。随后美、德、葡、日等国领事馆相继搬入沙面。许多原设在十三行的外国洋行,纷纷迁到沙面设立分行。沙面英租界区逐渐繁荣。

从表中提取政治或经济变化的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或古今贯通,史论结合。)
2017-11-19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复习点06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