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1-01-23更新 | 331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育园中学高二上学期分班考试历史卷
2 .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全世界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认为“大帝国……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   
A.愚昧自大,故步自封,闭关锁国B.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C.增设军机处,强化君主专制D.自给自足,重农抑商
3 . 清初,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2020-11-03更新 | 481次组卷 | 3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2020·北京·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4 . “十三行”

材料一 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材料二 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十三行的兴衰。
2020-10-05更新 | 3225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2020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等级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684年,清政府对海上贸易先后作了若干具体规定(如下表所示)。清政府意在
A.否定“闭关锁国”政策B.调整生产关系
C.对外贸进行严格管控D.顺应时代潮流
7 . 明清治国者有特别发达的“专制智慧”:一日除外患,断绝一切联系,把国家变成个铁桶;二曰解内忧,控制、削弱民间的组织力量,把人民打成散沙。下列选项体现该“智慧”的是
A.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B.对外开放   小农经济
C.对外开放   八股取士D.闭关锁国   小农经济
8 .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下列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9 .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该政策是
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八股取士
2020-01-20更新 | 289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
10 . 中国的“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019-06-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