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革税制,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C.控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D.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 . 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4 .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
5 . 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B.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频繁
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D.国家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不固定
6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A.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C.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7 . 1975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青铜器中,裘卫四器中有铭文记载:周共(恭)王三年,裘卫用价值80朋的一块玉璋,换得矩伯的十田;共(恭)王九年,矩伯取裘卫一辆车子和车马的饰件,裘卫另外送给矩妻三两帛,矩伯以一片林地作抵。下列对材料主旨解读最准确的是
A.西周商品经济繁荣
B.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主要史料
C.分封制度逐渐瓦解
D.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被破坏
8 . 井田制是一种
A.原始的土地公有制
B.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C.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封建小农土地所有制
9 . 《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材料表明了
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
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
C.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
10 . 《诗经》里说,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惶惶。材料中“大田”出现“野草高高长势旺”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私田”出现和“公田”颓败
C.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
D.频繁战争造成严重破坏
2019-10-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19年高三上学期模块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