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  )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2016-11-27更新 | 12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该诗反映了奴隶社会何种社会制度 (       
A.分封制和井田制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D.宗法制与井田制
3 . 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对文中“法律制度”的诠释不符合史实的是
A.包括僵化落后的土地制度
B.包括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包括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包括国有形式的井田制度
4 . 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贵族根据所封疆域的大小,将年收入的一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以贡赋的形式上交给周天子。材料表明当时
A.土地收益权被分割
B.封建租佃关系开始形成
C.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D.土地私有观念得以深化

5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简要概述有关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2)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

(3)根据下面两幅图片,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求答出两点)有何意义?

6 . 下图为青铜器“卫盉”,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器内盖所铸铭文记载了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 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货币单位)的玉质礼器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裘礼服换取了矩伯大片耕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这说明当时的西周

①存在货币交易的现象
②出现土地转让的情况
③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④青铜铸造业超过商朝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7 . 如图所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下列对其认识错误的是
A.公田归贵族所有,私田归庶民所有
B.公田的生产采用庶民集体耕作方式
C.要求先种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田
D.公田中的所有收获物都归贵族所有
2016-12-12更新 | 5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