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直接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专制王权虚弱C.土地所有制变化D.土地兼并严重
2 .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关于材料所述制度的表述有误的是
A.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土地B.主要流行商周时期
C.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D.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4 . 据西周中期五祀卫鼎铭文记载,裘卫是管理皮裘的官,他看中了贵族厉所占有的位于昭太室东北的田地,提出用自己的五块田交换其四块田,厉当场同意,由三有司(西周职官)踏勘田界。由此可知,当时
A.井田制松动B.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
C.周王室衰微D.社会动荡瓦解原有体制
2021-06-02更新 | 62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年天津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初税亩”者,即取消“公田”,将田按亩而税,收取十分之一。《诗经》中也有“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诗句。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B.井田名义上由周王所有变为诸侯所有
C.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各国确立D.地制改革推动税制改革
2021-05-11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2021-04-29更新 | 23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随堂练习历史卷
7 . 公元前580年,晋大夫郤(xì)至与周王室争田,双方各不相让,竟然到晋侯那里打官司,最后周王室取得了晋侯的支持,得以收回相争土地。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周天子重新获得天下共主地位
B.土地私有制加速了王室的衰落
C.土地私有得到事实上的承认
D.当时晋国土地私有制较为普遍
8 . 我国在西周时期“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是由与那时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决定的。那时的经济形态和生产组织形式已是农业国家“村社主义”的成熟形态。能体现材料中“村社主义”的内涵是(   
A.“大道之行,天下为公”B.“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C.“为田开阡陌封疆”D.“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2021-04-20更新 | 507次组卷 | 4卷引用:湘鄂冀三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11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至春秋时期,在井田制下,“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实质上反映了井田制
A.导致了土地兼并B.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C.限制了人身自由D.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10 . 下图所示的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归田地上劳动者所有B.受封的奴隶主拥有使用权
C.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青铜农具是主要生产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