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建立之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唐朝经济领域的这一转变(     
A.有利于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B.表明政府开始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C.迫使政府不得不对政策进行调整D.表明藩镇割据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初,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难以维持。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朝中期以后
A.赋税制度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2022-06-25更新 | 262次组卷 | 5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籍所载,元朝把没收来的契丹和南宋的官田全部分给蒙古贵族,少的二十顷、三十顷,多的五百顷、五千顷。又在各地收夺农民耕地,拨给驻军屯田或赏赐寺院,元顺帝在位时,一次赐给大承天护圣寺的田,多达十六万二千余顷。这种行为
A.加强了封建地方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成为元政府敛财的重要手段
D.制约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记载
《田舍》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

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2019-08-26更新 | 679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
B.均田制度逐渐衰落
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
D.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
2019-08-2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8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料记载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自公元前594年的“初税亩”,它含有极其重大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7 . 下列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先秦时期

A.均田制的广泛推行
B.农业生产技术日趋成熟
C.盐铁官营制度逐渐强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
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
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
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
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
2019-07-13更新 | 656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法律规定:“(家庭)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这一规定在当时
A.解决了家庭内部经济矛盾
B.增加了国家人头税的收入
C.客观上增加了自耕农数量
D.有利于社会财富迅速积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出处记载
《通典》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诗补编》良田收百倾,兄弟犹工商。
《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A.土地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税收制度变革成为历史趋势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