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开元年间,唐朝达到盛世,但从均田制等制度层面看,也开启了衰败的肇端。《新唐书·食货志二》指出:“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宋人刘怒认为:“魏、齐、周、隋,兵革不息,农民少而旷土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唐朝官员队伍增长速度又特别快,贞观初期朝廷正式官员仅643人,到开元时已增至18000多人,天宝年间,均田制最终走向了崩溃。

——摘编自陈忠海《唐朝均田制的兴与衰》

材料二:通过对上一阶段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总结,中共“六大”会议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以及《农民问题决议案》,对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来实施的“没收一切土地”政策进行了改变,进一步制定了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只“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摒弃了1930年以前共产国际的意见和苏联“土地国有”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将“土地国有”发展为“土地农有”,经过各根据地的实践,最终于1931年春解决了地权问题,标志着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初步形成。这条路线可概括为“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黎林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及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均田制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1年土地路线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土地政策对当代制定土地政策的启示。
2020·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使当时的统治者切望能够拥有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孟子意识到增殖人口与增强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广土众民,君子欲之”,“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推崇统治者占据广大的土地,拥有众多的人口。孟子还注意到刑罚、赋税对人口生产的影响,提出:一、“省刑罚、薄税敛”;二、整顿好“井田”的阡陌、疆界;三、要求统治者行“仁政”,与民同乐忧。同时,孟子还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提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重要命题,主张成年男女要及时婚配。

——摘编自陈泉《浅评孟子有关人口质量的思想》

材料二   苏轼认为,从历史上看,人口愈多国家愈富的情况是存在的,故“管仲以阴谋侵鲁梁之民,商鞅亦招三晋之人以并诸侯”,但是他又指出人口众多的北宋,“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是以公私枵(空)然而百弊并生”,因此以人口的多寡来衡量贫富并不恰当。

——摘编自董淮平《苏轼、叶适人口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子实现“众民”的途径,并指出其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轼的人口思想,并指出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示。(2分)
2020-03-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学科网3月第三次在线大联考(山东卷)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生产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土地收益明显上升,刺激了贵族、缙绅地主对土地、财富的贪婪追求。政治腐败在客观上又难以遏制其不法行为的发生,这就使他们以政治权势为后盾,推动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造成公私庄田逾乡跨邑、富强兼并,至有田连阡陌者,贫民无地可耕的局面。再者,明代政体是高度集权的,皇帝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而且也享有全国土地的处置权,他本身就是个大地主,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天潢贵胄、勋戚百官自然最有条件从皇帝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推动明中叶贵族、缙绅地主经济蓬勃发展。

                                    ——摘编自《明朝经济史之明中叶的土地兼并与赋役制度改革》


材料二  15世纪前期,在英国那些被商品货币腐蚀了的贵族地主、乡绅们早就不满足于固定地租的收入,在“羊踩过的泥巴就会变成黄金”的诱惑下,纷纷用强制手段不断圈占公有土地,进而把农民从传统的份地上驱赶出去,然后把土地集中起来,圈围成牧场。从1688年起,政府也颁布法令公开支持圈地直到1845年运动结束。圈地运动在消灭领主制和小农制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资本主义大农业经济体制。据有关文献记载,耕地圈占后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很快。由于农业改良,1760—1815年英国农业产量增长50%。在耕作中开始使用人造肥料和播种机,大规模地实施土壤改良、土地轮种、农田基本建设、农具改良等措施。播种机代替撒播等等。农业发展不仅使英国首次摆脱了周期性饥荒对经济发展的困扰,为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而且促进了英国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社会转型时期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状况及影响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及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