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魏太和九年颁行《地令》,共15条。《地令》第1条前部,第2、4、5、7、8、9、10、13、14诸条款,都有关于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地令》第3条后款规定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规定“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这表明当时
A.土地国有与现实存在冲突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衰退
C.国家土地政策并不够完备D.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废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宋时有人指出:“国家承平日久,田野滋辟,下民售易不常,奸弊百出。”南宋人袁采在《袁氏世范》中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A.土地兼并威胁社会稳定B.土地所有权频繁转移
C.土地私有制约商品交易D.土地私有化程度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流转之频繁远超前代,当时即有“千年田换八百主”之说。这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甚至有人认为发生了一场“宋代农业经济革命”。据此可知,这一土地政策
A.阻碍了商业发展B.发展了田庄经济
C.激化了社会矛盾D.优化了资源配置
2022-01-11更新 | 569次组卷 | 1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