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701年,一位英国人在《东印度贸易观感》一文中写道:“当东印度贸易向我们提供比我们更为便宜的货物,它将迫使我们去发明加工工序和机器,使我们有可能以比较少的劳力和成本进行生产,从而把我们的制成品的价格降下来。”以上史料 (     
A.揭示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源B.证明印度生产技术先进
C.丰富了工业革命研究的视角D.反映亚洲明显贸易优势
2022-12-13更新 | 811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2 . 如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进口货物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1731—1740年
胡椒20.14.3
茶叶0.029.26
咖啡0.635.35
棉纺织品62.5965.35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2022-06-22更新 | 2582次组卷 | 5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福建专用)
3 . 十四、十五世纪英国形成以伦敦为中心的道路网,一般民众也有一定运输能力。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需求有了质量上的提高,对粮食等基本生活品需求下降,对各种精美工业品、服装、奢侈品需求大增。这些因素直接推动了英国
A.商业革命的拓展B.经济格局的变化
C.两大阶级的对抗D.海外的殖民扩张
4 . 1769年,英国人韦奇伍德开办了陶工场,在工场内将制陶工序细化,每个人只完成一道工序,并根据每道工序计算出每个车间需要的人数,由此一改英国制陶业的落后面貌。据此可推知
A.劳动组织形式变化有助于机械化B.近代标准化生产模式已经诞生
C.工业革命中的行业重组尚未启动D.传统制陶工艺已退出历史舞台
2020-04-29更新 | 21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课题研究的统计表。由此可知
项目数量年份1661年1662年1687年1688年合计
纯科学研究766310391333
海上运输17413932129
采矿63483832166
军事技术1823321487
纺织工业859426
一般技术和农业技术923201365

A.英国纺织工业渐趋衰落
B.工业革命促进社会分工
C.社会需求引领科研方向
D.科学与技术已紧密结合
6 . 18世纪,大批法国亚麻布和印度棉布服装涌入英格兰。为保护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枢密院和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严禁商人进口亚麻布和棉布,并禁止人们穿进口服装。这一措施
A.推动英国毛纺织业迅速发展
B.客观上吹响工业革命的号角
C.促进君主立宪制的逐渐确立
D.导致英国殖民优势日益丧失
7 . 18世纪早期,英国贵族喜欢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进行没有章法的狩猎活动。而法国贵族远离土地,在宫廷里生活,接受骑术学校严格的训练。导致英法贵族生活方式不同的原因是
A.殖民帝国的建立与否B.生产方式的截然不同C.君主权力的限制程度D.启蒙思想的实践迥异
8 . 《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工厂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工展
D.海外市场的扩大
2018-03-20更新 | 281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石狮石光华侨联中2010届高中三5月份高考模拟文综历史部分
9 . 有学者说,18世纪是欧亚贸易的“茶叶世纪”。这是因为“人们比以前有闲了,城市生活更丰富了,公众活动更多了,品茗喝咖啡都有人聚才好,咖啡馆等应运而生,并屡屡成为近代欧洲重大革命和风潮的策源点,旧时宁静的心态不再平静,躁动的人群需要‘兴奋剂’来温润和发酵”该学者描述欧洲这一社会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消费社会的到来
B.西欧启蒙运动推动欧亚贸易进程
C.茶叶流行欧洲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D.革命根源于民众休闲方式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