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材料一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编自人民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至18世纪,西方国家逐渐完成了在亚洲国际市场的贸易垄断布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初步形成。此时,明清的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内向保守的,以禁为主。实际上,随着政策的时宽时严,官方贸易甚至民间走私贸易从未间断,个别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输出品主要以丝锦织品、陶瓷、冶金制品等手工业品以及茶叶为主,而输入品的种类非常少。大量的贸易出超部分以海外白银流入的方式得到平衡。

——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仍坚持从内战起实行的保护关税政策。随着海外扩张活动的加剧,美国商品的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起来。除欧洲传统市场外,美洲一些国家成为美国商品的新市场。1900年,美国的出口比1860年增加了3倍,美国在世界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由1860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1866年美国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仅占全部出口的16%,而原料则占72%的比例;到1914年,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比例上升到48%,原料出口下降到40%。

——摘编自孙天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轨迹研究(1776—1940)》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5至18世纪的中国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对外贸易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历史经验。
2023-05-03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3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新的格局。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原材料与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项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
C.世界贸易中心向美洲转移的趋势加快D.世界各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加强
4 . 下图分别为1500~1900年欧洲和印度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变化情况。造成欧洲与印度数据变化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统计学》

A.生产方式的变革B.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C.文化程度的差异D.自然经济对工业文明的抵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出现①②处情况的原因分别是(     

                                     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
A.美国取得独立并进行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法西斯势力的威胁
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美国内战后南北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023-02-09更新 | 1281次组卷 | 21卷引用:热搜题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单元第7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6 . 从19世纪到20世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蒸汽机、内燃机和电的广泛运用,原子能的开始使用。在1850年,人力在生产中提供50%的能量,而机械力只占6%;可到了1960年,人力、畜力和机械力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1%和96%,这一变化的实质在于
A.科技普及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实行工业化
C.人类从手工时代跨入蒸汽时代
D.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信息化时代
2022-05-05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三)历史试题
7 . 如图是1841年至1910年进口鸦片所占中国总进口货物的比重变化(单位:%)示意图。由图中数据变化可推断
A.西方列强停止向中国输出鸦片B.列强扩大了对华的商品倾销
C.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D.中国成为了世界市场的中心
2022-05-30更新 | 1353次组卷 | 9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五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8 . 1860年,英国炼铁工厂的年人均产量为23.9吨,美国为16.2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炼铁工厂人均钢材产量为44吨,美国为69吨。20世纪初的数据表明,英国工人的平均功率为5.3马力,美国为10.8马力。对此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钢铁产量变化改变了两国产业结构B.加强技术革新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C.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垄断组织的出现D.控制海上霸权可保障国力领先世界
2021-12-13更新 | 28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9 . 下图是各强国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序列1860年1870年1890年1900年
英国英国美国美国
法国美国英国德国
美国法国德国英国
德国德国法国法国
A.殖民掠夺战争的发动B.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021-08-30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1870年和1913年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表(单位:%)。此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时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
1870年2281310
1913年1511138
A.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世界各国间依赖程度有所加强
C.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发展D.世界各地的贸易差距明显缩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