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4 道试题
1 . 下表是1860年和1900年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这反映了(     

A.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B.海外市场广阔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C.美国发展成为头号强国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 . 19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电气理论和电气技术的进展、热学的进步,钢铁化学、电力、汽车等工业部门获得飞快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实践经验被转化为生产力D.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出现
2023-07-14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对以下数据的理解,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全世界欧洲美洲
1870年21010593
1900年760284402
A.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开始进入“火车时代”
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产业部门焕发新活力
C.欧亚大陆内部通过铁路网络被纳入世界市场
D.美洲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加速了铁路修建
2023-07-10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剑桥欧洲经济史》有段评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该时期是(     
A.17世纪后期B.18世纪后半期C.19世纪前半期D.19世纪后半期
2023-07-10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6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一台不用导线就能发射和接收信息的机器,他的成果是以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和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赫兹的研究为基础。这体现了(  )
A.意大利掌握了前沿科技
B.科学理论共享具有普遍性
C.机器制造实现了机械化
D.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2023-07-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从此人类进入了(     
A.铁器时代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国家发明者发明成果
能源1866德国西门子发电机
1870比利时格拉姆电动机
1882美国爱迪生纽约市珍珠街发电厂
1884英国帕森斯多级式汽轮机
交通1885德国本茨和戴姆勒汽车
1894美国福特制造美国第一辆汽车
1903美国莱特兄弟飞机
石化1859美国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1867瑞典诺贝尔发明炸药
电信1837美国摩尔斯有线电报
1876美国贝尔电话机
1894-1896意大利马可尼无线电报

材料二:列宁提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并多次讲述了发展重工业的意义。他说:“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1928年11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指出:“高速度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是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和关键,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改造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和关键,”这一观点的提出是由苏联的内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摘编自秦正为《国家利益:斯大林社会主人工业化思想的内核》

材料三: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生活的通路。……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

----摘编自沈宗武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要求“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2023-06-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由此可见(     
A.基础应用研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B.科学技术与企业生产已紧密联系
C.工业企业成为科学技术创新主力D.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兴起
9 . 恩格斯在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曾说:“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传播,并且在工业中加以利用”,不仅“生产力将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到最后它终将成为清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恩格斯在此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几乎在主要欧美国家同时发生B.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各国因条件不同进程各具特色D.逐步出现技术进步的制度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标准》


围绕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路径”为题,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认识。(要求: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