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图是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世界城镇化趋势
A.二战后的城市化进展得益于不同类型国家均衡发展
B.不断发展的工业化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
C.1800年至1850年期间城市化进程最显著的国家是美国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是城市化进程的唯一表现
2 . 1860年,英国炼铁工厂的年人均产量为23.9吨,美国为16.2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炼铁工厂人均钢材产量为44吨,美国为69吨。20世纪初的数据表明,英国工人的平均功率为5.3马力,美国为10.8马力。对此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钢铁产量变化改变了两国产业结构B.加强技术革新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C.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垄断组织的出现D.控制海上霸权可保障国力领先世界
2021-12-13更新 | 28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3 . 下为1870—1905年,德国大学(综合大学和工程技术类大学)概况表
时间教师数量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1:10万)主要成就
1870年1500约351900年,柏林大学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数学学科、化学、生物等学科世界一流。1901—1920年,全球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60人,德国有19人,几乎全与大学直接相关。
1880年1800约40
1900年2700约60
1905年3000约70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A.大学教育推动科技进步作用凸显B.科研已成为德国大学教育的工作重心
C.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D.德国率先开始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