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洋务运动
背景:经过两次________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________
目的: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________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代表人物:主要有奕䜣、________、李鸿章、________、张之洞等人。
内容:
(1)为了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官办的________,如________、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
(2)为了求富,洋务派又开办了一批________________,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________等。
(3)洋务派还办了培养________________的学校,建成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评价:
(1)积极作用:洋务新政引进了________国家的机器________,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局限性: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________,抵抗________,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
失败原因: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________,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________和生产技术,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2022-08-2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建成投产,其宏伟景观令人耳目一新。……汉阳铁厂很快陷入资金上的困难。……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二日,清廷根据给事中褚成博的建议发出上谕称:“中国原有局厂经营累岁,所费不赀,办理并无大效,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上谕特别引用户部的奏议指出:“湖北枪炮、炼铁各局厂经营数载,糜帑已多,未见明效,如能仿照西例,改归商办,弊少利多。”八月初九日,朝廷再次下谕旨:“铁政局经营数年,未见明效,如快枪一项,至今尚未制成。著张之洞通盘筹画,毋蹈前失。”此时的张之洞,也因铁厂“煤贵炉少,工本太巨”“户部成见已定,不肯发款”而窘迫万分,其致蔡锡勇的电文说:铁厂“每月总需七八万金,以后用款无从罗掘,以前欠债无从筹还,鄙人实无颜再向朝廷请款,亦无词以谢谗谤之口,是死证矣。”瑏瑡在无路可走的困境之下,张之洞只好遵旨招商,由盛宣怀接手承办。

——周积明 徐超:《汉阳铁厂商办时期张(之洞)盛(宣怀)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作用。
3 . 李鸿章曾阐述兴办某一近代企业的意图:“派员设局,招商试办轮船,分运来年江、浙漕粮,已备官船造成雇领张本”,事实上该企业兴办后也达到了预期,“就中国洋面运中国官粮,外人断不敢欺侮……海运费大减而运极速。”关于该企业的兴办,分析正确的是
A.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响应了清政府“广为制造”的谕令
C.背景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体现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淮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伴随西进运动美国完成了在北美的扩张,海军成为限制美国扩张的重大问题。当时美国海军速度很慢、攻击能力极差,甚至没有一艘铁甲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设现代海军,整个80年代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现代海军之父”的马汉。他认为制海权是国家繁荣和富强的首要因素。只有强大海军才能重创敌人,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海军发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拨款建设4艘现代铁甲舰。1885年,海军决定举办海战学院。

1890年-1900年,美国共建造了15艘一流战列舰和5艘装甲巡洋舰。美国海军实力从世界第12位迅速提升到第3位。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就靠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海军打败了西班牙。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防大讨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19世纪末美国发展海军的优势所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中美海军的不同命运对海防建设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必背要点
(一)政治
列强的侵华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
①爆发的必然性:政治:中国:封建________;英国:________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英国:率先完成________,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军事: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外交:中国:________锁国;英国:为争夺世界市场疯狂________
②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要打开中国大门,________商品、________原料。
③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________
④《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危害: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破坏了贸易主权;割________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赔款________银元——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关税要与英国商定——破坏了________主权;《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虎门条约》片面________待遇,租地永居;中美《望厦条约》建教堂传教;中法《黄埔条约》自由传教。
⑤鸦片战争的影响:社会性质:中国________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政治: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________开始解体;思想: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________革命时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①________打开中国市场②修约要求遭到________
2)条约:①1858年________、1860年________。主要内容: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内河航运、鸦片以“洋药”纳税进口(鸦片贸易合法化);②中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抢占中国10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________;清政府权力机构的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________开始起步
(3)60年代以来边疆危机:①左宗棠收复________、新疆设省;②中法战争影响:客观冲击宗藩外交体制;早期维新派反思洋务运动,要求变革制度:台湾设省加强海防;
(4)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日本为发展资本主义蓄意侵华:
(2)《马关条约》:①割________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在三国干涉下,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②允许日本在华设厂: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深入中国腹地);
(3)影响:政治: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各界救亡图存斗争,如清政府军事改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等:
经济:①列强资本________,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思想:①维新思潮,学习西方________,推动________传播:②推动________觉醒: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①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对峙);1856年军事全盛(东征西征,北伐—孤军深入失败),天京事变(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沦陷。
②《天朝田亩制度》:主张:________评价: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绝对平均主义带有________)。
③《资政新篇》:地位: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________的方案;局限: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④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的历史________;缺乏________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未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⑤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政治和________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见经济部分
(二)经济(机器化、工业化、市场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表现?
________逐步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________世界市场:
②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等近代企业出现并发展;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表现________分离:②农产品日益________
解体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影响①被卷入资本主义________,沦为列强商品________________
②客观为________产生提供劳动力、市场等。
解体特点①小农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沿海和通商口岸解体较快,广大内陆和农村仍以小农经济为主②全国范围看,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


2022-11-13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六单元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际茶叶市场中,中国一直都是茶叶消费的唯一渠道,凭借优势,古代的茶叶出口值甚至一度超过瓷器、丝绸等商品。唐朝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茶叶贸易呈现繁荣景象。到16世纪时,受到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需求增长的影响,中国茶在亚洲流行起来,开始具有了高度的国际意义,这一时期主销江南茶,以绿茶为主。17世纪,清政府开放了南洋贸易口岸,并取消了物物交换的“茶马贸易”,茶叶贸易开始逐步走上正轨。在西方饮茶习俗发展后,供需双方有机结合,在消费能力增长的推动下,英国一跃成为国际最大的茶叶承销国。经过茶价几次下调,茶叶真正走向普通百姓,而亚洲市场变得微不足道。外销茶区包括苏、浙、赣、皖、粤、闽、滇、湘、鄂九省,出口以红茶为主,绿茶为辅,同时砖茶、花茶、黑茶、乌龙茶也接连外销。

——摘编自李璟《我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情况研究》

材料二   1886年后,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一蹶不振,逐渐丧失了垄断地位,印度、锡兰、日本从中国引种或自育良种进行耕种,并以大规模茶园种植为主,运用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这是中国个体茶农的产茶成本和质量根本无法和企业制相抗衡的。当时太平天国活跃在南方茶产区,起义军势力的扩张使得茶园荒废,茶叶贸易路线网也遭到破坏,加之沉重的茶税负担,茶商承担的风险非常大。英国等茶叶商人利用种种资金优势和特权,设法打压茶价,甚至采用各种欺骗的方法,中国的茶叶贸易败下阵来也是情理之中。

——摘编自仲伟民《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解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茶叶贸易衰败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892年汉口的洋行数为45个,人数为374人,至1905年洋行数达到114个,人数达到2151人。1905年,汉口洋行和外国商号最多时达250家,其中有日商74家,英商57家,德商54家,美商22家,法商20家,俄商8家。1896年,洋货进口额首次超过2000万两,到1903年超过5000万两;土货出口额在1893年已超过3000万两,1903年增至5570余万两。从全国范围来看,清末汉口市场每年销售的洋货占长江口岸(除上海外)的2/3,占全国洋货进口总值的10%左右;而土货出口值占到全国的20%左右,不仅远远超过天津,个别年份甚至超过上海。

——摘编自刘剀《晚清汉口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

材料二   汉口自开埠通商以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同时也是我国内地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据《1865汉口贸易报告》中国旧海关史料》的统计数据,1865年,汉口港进出口贸易总值高达23308865万两。1866~1869年,汉口出口的土产品以茶叶、砖茶、油漆等土特产为主;1901~1912年,虽进出口品种有所增加,但其出口仍以土产品为主。晚清时期,汉口还经营诸如铁轨、机车、水泥、铁器等转口贸易以及由外国商人、洋行及投资厂进行加工、半加工的农产品贸易。汉口的商品“集散中心”或贸易中转站的地位与作用一直保持着,因为汉口与国际市场相联系,所以它注定成为国外商品销往内地,内地商品销往国际市场的转运中心。

——摘编自吕一群《晚清汉口贸易的发展及其效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汉口城市贸易发展的深刻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