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中国古代读书人以官场为重,很少涉足商界。洋务运动时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僚和士大夫,重视工商业,有些人还到官督商办或商办企业任职。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B.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C.近代工业生产方式开始产生
D.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2 .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历史上的
A.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3 . 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下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遗其体而求其用”
B.“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4 .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D.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5 . 清代秦荣光在《上海县竹枝词》中说:“我乡农妇向端庄,少女专求纺织良。自设缫丝轧花厂,……上工一路散工时,环绕浮头状醉痴。脚捏手牵诸丑态,竟容白昼众旁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后
②上海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③农妇都在民族企业中工作
④作者思想非常保守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6 .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
A.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D.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
2016-03-08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地方志记载,至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年份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189315.6%81.8%2.6%
191039.8%41.4%18.8%
192040.1%39.4%20.5%

A.中国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B.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D.传统经济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