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李鸿章1890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除挪用若干“官款”,又请准了专利10年的特权。按照这个特权,除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外,并可减免税厘,而李鸿章请准这一专利的借口是为中国挽回利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里的利权应该指列强在华办厂权
B.不利于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
C.清廷对技术专利权的保护非常严格
D.体现了李鸿章捍卫国家主权的立场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一、二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昨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2)材料三反映了欧洲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归纳其具体表现?

(3)“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材料四“(清末)回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经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赋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4)材料四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3 . 李鸿章在奏请设立轮船招商局时你:“各省在沪殷商,或置轮船,或挟资本,向各口装载贸易,俱依附洋商名下,若由官设立商局招徕,则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必渐归并官局。”这说明设立轮船招商局意在
A.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B.加强政府对市场垄断
C.开创股份制企业模式
D.辅助军事工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上海县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引文所述现象说明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洋务运动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入股以“示信于众商”。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这反映出
A.清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
B.“官”与“商”的矛盾越来与尖锐
C.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控制日渐加强
6 .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言:铜线,铁路此两事大有利于彼,有大害与我,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19世纪80年代,他又言:至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而当不下数十万人,贫民之自食其力者更不可胜计。这些言论表明李鸿章
A.主张与西方强国展开商战B.放弃了中体西用思想
C.着眼于维护中国自身利益D.思想发生了本质变化
7 . 19世纪末《申报》报道:“(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倘有开矿之举动,则日是山也,或有关乎某处之来龙,是川也,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该现象主要说明
A.国人强烈的爱国思想
B.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
D.西方文明不适合中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2016-12-13更新 | 391次组卷 | 3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实验小班加试历史试卷
9 . 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10 . 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让掌握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与“正途出身无异”,对于肄习西学的人,“准予照拟破格从优给奖”;1887年李鸿章还上奏,为天津水师武备学堂学生及教习人员争取科甲正途出身。这反映了李鸿章
A.力图改变人才的选拔途径
B.与顽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
C.在传统与变革中艰难抉择
D.试图维持传统教育稳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