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若干工矿企业雇佣工人人数排名统计表如下:
企业名称记载工人人数的年份工人人数
开平煤矿18893000
汉阳铁厂18913000
湖北织布局18932000~3000
天津机器局1884约2000
福州船政局18742000
………………
继昌隆缫丝厂1873600~700
上海坤记丝厂1884500
上海正和丝厂1894400

表格表明,晚清时期
A.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增强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C.工人阶级分布相对集中D.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改变
2022-03-28更新 | 331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棉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的渗透和冲击,打开了中国工业品的市场,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分解,从而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清政府官办和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近代企业相继诞生。据此可知
A.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当时中国基本上不具备产生近代民族工业的条件
C.贸易发展为民族工业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西方文明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生产方式的转变
3 . 19世纪末,直隶“正定、定州、新乐及石家庄附近各县,其植棉面积,约占耕地十之七八,以致粮食不足,恒仰给于山西方面”。据此可知,当时直隶地区
A.农业经济衰败凋敝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精耕细作技术持续进步
4 . 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三个学堂的课程内容表,与这三个学堂的设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学堂1课程《圣谕广训》《孝经》、船舶驾驶、射击、指挥
学堂2课程经学(儒家经典)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
学堂3课程学员需通儒家经典、微积分、重学、汽学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022-01-24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长郡中学,长沙市一中等)2021-2022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针对近代企业在官商关系问题下的不同观点,据下表可知,两种观点
盛宣怀非官为维持,无以创始;若非商为经营,无以持久;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统治者富有四海,只须掌握政权,发挥商民力量,增加财政收入
A.都强调政府管理职能B.都提倡创办官督商办企业
C.都主张发挥商人作用D.都旨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022-01-08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试题
6 . 1864年,清政府急欲恢复江南驻防旧制,欲添造兵房1万余间,公廨官署200余所,并要求两江总督李鸿章设法筹款。后经几任两江总督拨款,直至1879年,累计建造官署、兵房5400间。这说明
A.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B.农民运动摧垮江南经济
C.清政府财政制度崩溃D.中央对地方的依赖加深
2021-12-29更新 | 45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世纪60年代,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洋务运动自始至终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而晚于洋务运动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运动,明治政府上台后面对500%的财政赤字,两年时间就印出了4800万日元的纸币,一举解决了本国工商业发展的资金困境。与日本相比较导致洋务运动资金短缺未能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尚未构建近代金融体系B.白银大量外流使清政府贫弱
C.巨额赔款导致政府财政困难D.近代军事工业发展耗资巨大
2021-12-25更新 | 50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试卷(七)历史试题
8 . 1896年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说:“近年各省所设学堂,虽名为中西兼习,实则有西而无……各省学堂,既以洋务为主义,即以中学为具文,其所定中文课程,不过循例咿唔之事。”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A.传统纲常礼教已经被抛弃B.中西文化呈现出交融之势
C.教育近代化取得一定成效D.西学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2021-12-03更新 | 533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顺治年间,中央的财政收入约为2700万白银。在此前后,清朝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财政管理体制,通过解款协拨和奏销制度确保了中央政府对全国财政的控制。雍正年间,朝廷严惩贪腐,大力清理各地的田赋积欠和国库亏空问题;同时推行摊丁入亩,并将地方政府加征的火耗并入正税,由中央征收。此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至乾隆中期达到了7100万两白银的高峰。

——摘编自周志初《晚清财政经济研究》

材料二 清朝前期与后期财政收入比较(单位:万两)。

时间(年)田赋盐税关税厘金杂税项收入总计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766398671.8357410.355409.37004498.095549100
1903354633.80125011.91304228.99229821.903563.4010492100

注:厘金是在商品运输途中抽取的捐税。

——摘编自《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前期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财政收入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财政收入变化的历史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