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之本,发扬光大
B.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C.借助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2017-07-2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记载,至1894年为止,全国工业、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总额6749万元;其中官方资产为4751万元,占70%。而在官办企业中,属轻工业的资产仅占官办企业总资产的10.3%。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顽固派的阻挠作用
C.列强未觊觎我国重工业D.洋务运动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英国“丽如银行”等外国银行进驻清朝
A.以中西结合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B.客观上阻碍了新式经济因素产生
C.推动了清朝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
D.实现中国旧式金融业经营的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客观上说明
A.中国经济结构落后于西方B.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C.当地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D.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雨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D.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44年,米切尔先生曾将各种质料的中国土布样品寄到英国去,并且注明其价格。有人告诉米切尔先生,按照他所列的价格,他们在曼彻斯特不能生产那种布匹,更不能把它运往中国。这说明
A.英国生产的布种类单一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违背价值规律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然具有生命力D.中国闭关政策没有质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44年,英国驻广州领事报告说,广州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有巨大需求。1854年初,广州市场上的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进口总额只及1844年的2/3。事实上,1844年后的4年间,进口总额都不及1844年。材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B.英国出口中国的商品质量粗糙
C.协定关税后英国商品价格低廉
D.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8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出现,典型的有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等。关于这些企业说法不正确的有
A.使用机器生产B.使用雇佣工人
C.采取官商合办的形式D.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9 . 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般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总局内,“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2017-03-08更新 | 385次组卷 | 2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朔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自1868年至1895年,中国棉花出口不断增加,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的四大集中种植区。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