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分析下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晚清外交人才和留日学生来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
晚清驻外公使、外交人才分布省籍广东广西四川山东江西河北福建湖南江苏浙江贵州八旗湖北台湾安徽
人数501123111828234162116
1904年留日学生来源分布区域来源湖南、四川、江苏、厂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直隶山西、陕西等其它十几省区
人数及占比1883人,占78%172人351人

A.西方列强在中国划分了不同的势力范围和租界
B.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的差异
C.晚清在各地选拔外交人才和留学生的标准不一
D.北洋军阀割据造成了各地输送人才的难度不均
2018-05-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青海省西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自道光年间(1821—1850),西人……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由此可见
A.政府统治危机严重B.中国已经全面开放C.自然经济正在解体D.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3 .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显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哪一实体与该主张相符并出自张之洞之功?
A.北洋水师学堂
B.江南制造总局
C.继昌隆缫丝厂
D.湖北织布局
4 .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该材料折射出
A.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B.清政府对近代化态度保守
C.洋务派主张创办近代工业D.工业发展受到列强的制约
5 . 在民国时期的各地方志中,像“农务稼穑,男耕女织”和“所制衣料,多用土布”之类的字句不在少数。在一些山僻州县,人们仍用“粟”或“谷”等换取自家不能生产的日用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经济结构的变动不平衡B.现代文明传播受人为限制
C.社会经济形态依旧稳定D.受西方经济影响范围很小
6 . 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
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
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7 . 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资本明显短缺
B.发展速度迅猛
C.地区分布失衡
D.原料供应不足
2017-12-01更新 | 298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惊破了古老中国的天朝大梦,中国面临着“千古未有之变局”。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中国开启了艰难的近代化探索历程,这一历程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